培养三种能力 实现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培养三种能力 实现乡村振兴

孔宪芬

吉林省中共榆树市委党校

吉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围绕农业做文章的基本思路不能动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在谈到乡村振兴时,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在谈到营商环境时,总书记指出“要搞好营商环境,打造能够留得住人,留得住心的环境”;在谈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总书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乡村的振兴发展是全省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是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人,如何锻造出一支党性强、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在乡村振兴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披荆斩棘”,肩负起党和国家的重任,农民群众的期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全面提升谋划全局、科学决策、务实重行的三种能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叁农”工作队伍。

要有谋划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谋划全局的能力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谋划水平的高低是党员干部的理论功底、政策落实和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善谋划就要善思考。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是基层干部胜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要学会把读书学习变成一种生活态度、一份工作责任、一类精神追求,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学习,常读原著、常悟原理,使自身具备足够的理论素养,把坚定的信仰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增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牢固对党忠诚的意识,在广泛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动脑筋,多思考、多分析、多综合、多判断,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掌握精神实质,理解核心要义,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结合起来,做加快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推动者,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乡村振兴善谋划就要善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的工作谋划都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将成为“无本之木”,何谈落实?因此,切合实际的调查研究是进行理性思维、战略谋划的基础,是实现科学决策、科学谋划的前提,在与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中能够发现问题、发现困难、发现好方法、好措施,因为他们知道哪些方式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我们的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亲知、真知、深知。善谋划就要善布局。很多基层干部对于谋划全局工作的认识是存在一定不足的,认为从事基层具体工作,离全局工作很远,不需要也没有能力谋划全局工作,这种观念是有一点狭隘性的,能够谋划全局工作证明了我们的党员干部具备一定的眼界和胸怀,在摆布工作和处理问题时也一定会“游刃有余”,反之,我们的干部因为缺乏谋划全局的能力,往往使自己陷入进千丝万缕的具体事务中疲于奔命,要把学习借鉴与战略谋划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中能够举重若轻。

要有务实干事的能力。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要把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理念真正融进血脉,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工作当中去。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口号,是要我们的党员干部通过务实工作,为人民干事创业提供服务和保障,是要我们的党员干部通过务实工作,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只有我们解决群众眼前的问题,为群众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共同推动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才能让我们美好生活的目标落地落实。要积极主动作为。要把群众的现实需求摆在第一位,真真正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始终坚持围绕干事创业务实发展的工作思路,解决好基层群众最直接最关注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人民群众,这需要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将为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积极主动地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就要把群众需求摆在首位,要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真心实意,要在务实干事的基础上,让群众实实在在的受益。要敢于创新创造。创新创造的思维模式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瞎想,而是在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群众需要的基础上,在干事创业、突破困境、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展现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种科学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一种敢于争先的戮力进取,这是一种务实发展的谋划举措,没有创新创造,只靠因循守旧,只能停滞不前,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已然昭示,创新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责任,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不能把思维固化在传统工作模式中,要大胆地试、创新地推、科学地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发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开放有新局面、事业有新作为。要坚持脚踏实地。要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素养和能力,群众工作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更多群众的现实需求,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踏踏实实地做事,勤勤恳恳地工作,要能够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展好各项工作,要努力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适应新时代新常态下的为民服务目标,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更要有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始终把群众工作放在前进的目标上,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乡村振兴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系统性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停滞不前,只有做到科学决策,才能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科学决策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基层工作的深入了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学会调查研究。要能够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耐住性子,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要学会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经验的力量,使我们的工作方法、决策办法符合实际、体现民意。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党员干部不应该把个人得失放到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要贪图虚名,被扭曲的政绩心理所左右,我们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要把为民用权作为正确行使权利的基本要求,就要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民不移公仆之心。要学会与时俱进。基层党员干部也要培养战略思维,要具备战略眼光,要能看得远、想得深,既能切合地域发展的实际需求,又能着眼于发展的未来,同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不仅需要党员干部在专业知识上下功夫,更要能够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新需求,在现代农业、电商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上要主动学习,做到学懂弄通,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群众致富所需要的,社会前进所需要的,就是党员干部应该掌握的。要学会责任担当。基层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能够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基层工作不能单纯“凭经验”,不能“随大流”,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要有直面挑战和困难的锐气与魄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器,以生动社会实践为基础,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充分发挥出科学决策的最大效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决策,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科学决策真正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科学决策的能力,就容易走弯路、走错道,就会影响工作顺利开展,就会耽误事业正常开展,我们要坚持民主决策、集体决策,遇到事情大家一起研究、一起商量,不搞一言堂,要尊重客观规律,努力把工作计划好、开展好、完成好,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发展。

风潮海阔,前路正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基层工作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基层工作任重道远,是我们未来实现发展目标的基础保障。乡村实现振兴发展,群众实现安居乐业,就要求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努力奋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