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陵城区第四中学 253500
摘要:生命教育内容是初中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和关注将直接影响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和认知生命。特别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不断爆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病,更使得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紧迫性。初中生物学科是承担生命教育的主要学科,但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过多重视单一的教学内容,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化和解读。因此,学生需要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上不断提升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即需要强化各类课程的生命教育理念和社会责任教育理念,特别是针对生物课程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生命教育
引言
生物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明确强调的。教师要在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中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课教学全过程,让初中生在学习生物知识中形成正确的生命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在健全人格中实现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物教学强化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生命教育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生命”这一概念进行理解,掌握保护自我和他人生命的基本能力,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认知。在中小学教育中,生物课程是生命教育最为直观和显性的教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也紧紧围绕生命教育展开,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基本构成、基本特征以及科学领域对生命的新认识和新成果。但是在学生基本认识和辨别能力掌握的同时,对生命的情感认知还稍显不足。初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青少年阶段的重要发育期,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生命观还处于成长期,并没有形成自我的独立认知,其面对社会生活的主要表征还处于迷茫期和动荡期,加之逆反心态和叛逆心理的出现,导致这一时期的教学需要在情感提升上花费更多的努力。生命教育需要在生物教学中加强情感认知,初中生心理特点需要加强情感认知,也需要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知,以上的三个“需要”和三个“认知”凸显出当前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强化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知识。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很难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还无法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教师可根据生物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情境中更好地去理解生物知识,进而保证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水中的动物”一课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如腔肠动物海葵、珊瑚虫、水母、海蜇;节肢动物虾、蟹;软体动物河蚌、蜗牛;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哺乳动物鲸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了解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种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接下来对水中动物特征进行分析,进而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二)、在科学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
笔者在科学研究中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1950年,研究者们发现地下藏着一千年的荷花,95%的荷花都是从里面长出来的,最后鲜花盛开。哥林多的孩子活了一千年,没有死。他们看到了她的生命力。”学习者得知这样一个故事,非常兴奋。生命的种子已经植入他们体内。Ardhi:例如,在研究“校园植物观察”时,学生们往往会向下看校园景观。文化的建设者抓住这个机会看到小沙,但根比土壤长几十年甚至几十年,这是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独特进化的结果。当孩子们看到沙瓦拉时,他们必须认识到生活的顽强。在实践中,在实验中要怎么做的例子很多,学生们学习生活是多么宝贵和稳健。
三)、教师应该根据生物课本,培养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看生物课本,而生物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大部分也是根据课本内容来讲解的。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生态平衡这部分时,可以给他们讲解要想维持当前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让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当他们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这部分相关内容时,可以给他们讲解植物对大自然的作用,也可以融入进行环境保护的意义。通过生物教师根据教材对学生的授课,并结合保护环境的意义,让学生可以将这门课程学习得更加透彻,对这门学科有着更深的理解,当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就能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这样的话,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对环境保护这方面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地保护起环境来。在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其他同学,从而达到对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这一目标。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中产阶级生物和植物有很大关系。教师在推广根、杆、叶、种子、光合作用和知识蒸发时,必须利用课外活动来教育生活。例如,要了解生命的力量,可以在线购买种子并将其分发给群体,使他们能够在课外使用所获得的有关“种子条件”的知识。此外,教师还记录了种子的生长过程,对其进行总结和组织学生学习。当孩子们在讨论植物不同时期带给他们的热情,以及种子变成植物的感觉时,他们为实现生命教育的认知和情感目标而感到惊讶。
(五)、通过在课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进行教学
在我们已经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那么,我们不仅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在课堂上,课后也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就是评估自己在这个小组中担任的部分是否认真完成,为整个小组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小组内成员评价则相当于他人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到自己眼中的自己,还要正确地看待别人的评价;教师评价,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奖励评价,鼓励合作得好的小组继续努力,安慰合作得不太理想的小组。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入、客观解读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在渗透过程中优化初中生物课程,促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内外实践中深刻感受生命的可贵、美好,在生命价值体验中学会尊重、珍惜、热爱、敬畏、超越生命,夯实生物理论基础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锁琴.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育观察,2019,8(33):131-132.
[2]汤立.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79-388.
[3]曲月.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9-50.
[4]王蓓.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94-95.
[5]周冬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