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4
/ 2

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许目香 刘锦芳 刘昭华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应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选择常规家庭护理,实验组选择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两组行比较的两项为护理效果、抗凝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其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应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抗凝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因为使用机械瓣,所以患者术后需要进行抗凝治疗,部分病例甚至需要终生抗凝。现阶段还未寻找到客观有效、简单便捷的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抗凝治疗,如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未进行正确抗凝,很容易引起栓塞、出血等怨气并发症。所以,降低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临床指导和护理干预,特别是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十分突出[1]。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8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25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4-67,均值(48.2±5.4)岁;其中16例为主动脉瓣置换,21例二尖瓣置换,5例双瓣置换;实验组:26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25-68,均值(47.3±5.2)岁;其中17例为主动脉瓣置换,22例二尖瓣置换,3例双瓣置换。两个组行比较,P>0.05,存在此次对比意义。

    1. 方法

运用常规家庭护理指导的为对照组患者,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其反馈情况作为依据给予指导措施,确保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运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的为实验组患者,包括以下内容:(1)组建专门的家庭护理小组:负责进行协调工作的为护士长,小组内的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协作,做好术后各项服务工作,将康复护理、随访等完成好。组内成员需要接受家庭护理的培训与学习,对医患交流沟通要点等进行讲解,同时告知实施的具体方法;(2)档案创建:出院前1d以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掌握病人的基本资料、术后抗凝情况,其中前者主要有年龄、性别、受教育情况、婚姻情况、家庭背景、职业等,以便后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护理指导;(3)护理方案的制定:明确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将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出来,以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个人情况等作为依据,对家庭护理方案进行优化。以不同方法完善家庭护理干预,创建家庭随访手册,对随访时间、对象、方式、内容等做好记录;(4)家庭护理的落实:随访频率为1-2次/约,以电话、微信、上门等不同随访方式为主,以患者执行家庭护理的情况为依据,随时调整随访方式。随访期间需要对术后抗凝治疗的重要意义进行强调,叮嘱其严格遵医嘱服药,禁止私自增加或减少药量。教会其自我监测、检测的方法,定期回到医院复诊。将患者的家庭护理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动态监控术后抗凝治疗,尽可能减少用药风险,保障抗凝疗效。

    1. 观察指标

运用自行设计的抗凝知识调查问卷、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SF-36量表评定,分值均在0-100分内;统计两组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有关的数据在处理时用的为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在描述时各用的为(5fa24c774cead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而在行比较时各用的为t检验、x2检验,P<0.05表示的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的高,抗凝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的低,数据作比较,P<0.05,如下表。

表 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抗凝知识掌握程度

抗凝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抗凝并发症(%)

对照组(n=42)

82.36±5.28

83.07±7.66

77.88±6.68

9(21.43)

实验组(n=42)

95.12±6.55

92.13±8.11

85.42±7.55

2(4.76)

t/x2

9.8291

5.2633

4.8472

5.1258

P

0.0000

0.0000

0.0000

0.0235

3 讨论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进行抗凝属于复杂且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其很容易受到患者的日常饮食、用药、治疗依从性、自我监测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此类群体进行规范、正确的抗凝治疗指导[2]

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将患者的实际状况作为依据,通过将针对性家庭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以深化其健康意识,提供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促使其出院后家庭护理需要得到满足,保证术后顺利实施相应治疗,提高抗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发挥协同功效[3-4]

此次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抗凝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患者间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从而表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应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抗凝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红,丁敏辉,俞裕玉,等.优质抗凝门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9,38(35):97-99.

[2] 王媛媛.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心得[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291-292.

[3] 李静茹,冯东杰,林岱纯.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8,10(06):513-515.

[4] 陈莹莹,周雁荣.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9):363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