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第一中学 新疆 乌苏 833000
摘要:作为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生态学对高中英语生态化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理视角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生态失衡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学英语;生态化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教育生态学将课堂教学看成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呼吁尊重、唤醒、激励生命,使师生与教学环境融为一体。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扔存在不符合教育生态规律的现象,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干预,从而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生态化。
教育生态学概述
2.1 教育生态学
1858年,博物学家索罗首次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门研究动物与周围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之后,帕克和伯吉斯于(1921)提出了“人类生态学”的概念,这标志着人们开始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研究人类社会问题[1]。到了20世纪60年代,阿什比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开创了以生态学视角研究教育的先河[1]。然而,学界普遍认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是由克雷明(1976)最早提出来的。我国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较晚,大部分研究成果在上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陆续发表。总体来说,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将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与条件,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2.2 教育生态学主要原理
在本文笔者选择教育生态学中的以下三个主要原理来展开阐述:
(1)限制因子定律。在教育系统中限制教育发展的因子为限制因子。如果安排不当,几乎所有的因子,如教学内容、评价和师生关系等都可能变成限制因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发挥各因子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
(2)耐度定律、最适度原则。该原理强调教育生态中的各要素都有其发展的上限和下限,低于或超过这个限度都不利于个体的发展。因此,教学的各要素需遵循该原理,对其合理安排,量力而行,积极寻求“最适度”状态。
(3)“花盆效应”。花盆介于半自然半人工的环境中,不仅处在有限空间中,而且需要人为的为其创造适宜条件[2]。花盆中的植物如温室花朵,离开花盆无法正常生长。同理,课堂教学也处于这种双半结构的教育系统中,若学生长期处于封闭的课堂环境中会导致其与外界脱节,产生消极的“花盆效应”。因此,在教学中需建立开放的教学生态环境。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生态失衡分析
3.1 生态主体因子之间的失衡
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因子,师生之间是平等发展的关系。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与教师平等交流、相互支持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同样地,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协助者。然而,当前高中师生之间存在权威-依存的关系,教师通常成为教学的中心,而学生需被动地输入所教的知识点。此外,由于高考压力及课时受限,大部分老师教学方式和策略单一,强调学生系统性掌握知识点,而不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同时,学生对教师有依赖心理,不能做到独立思考,活学活用。长此以往,这种生态因子之间的失衡会破坏生态主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3.2 超耐度的教学环境
耐度定律、最适度原则强调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因子有最合适的承受限度。然而,由于经济条件、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等客观原因,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课堂教学扔以大班教学为主。因此,由于班级人数多等原因在课堂上教师讲授较多,而学生操练的机会少。此外,为了应对考试和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技术”,给学生安排大量的课后作业。然而,这种方法不仅不能给学生提供利用所学的知识的真实语言环境,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3 教学内容出现“花盆效应”
花盆中的植物离开花盆或没有合适的条件就无法健康成长。在教育生态系统中,课堂如同一个花盆。若教学仅限于封闭的课堂环境,且知识内容源于书本,没有课外知识输入会导致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然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中仍存在“花盆效应”,这主要体现在高中生虽然学了很多年英语,仍不能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教学内容陈旧、空洞且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不大,导致学生交际能力不高、不能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也难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3.4 违背“最适原则”的评价方式
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有其最适的发展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不利于各生态因子发展。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同样有其最适的反馈方式。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仅依照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学效果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而该评价方式中评价参与者单一、主观性强[3],只能起到衡量某一方面的效果,不能完全反映整个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真实水平。
优化高中英语生态化教学的策略
4.1 构建师生和谐生态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维持教学生态平衡的前提。构建生态师生关系的重点在于教师需改变其主导与权威地位,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中,建立一种合作交流、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此外,学生是教育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因子[4]。因此,教师需要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堂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尊重和欣赏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4.2 加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虽已到了高中阶段仍存在“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外活动中。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交流,从而给他们提供一个英语交流的环境。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演讲、话剧表演、电影配音、辩论赛等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并且鼓励每位同学参与进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
4.3 创建生态化的教学环境
创建生态化教学环境需克服大班化教学带来的种种障碍。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并优化教学空间,营造舒适、美观的教学自然环境。其次,为了有效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教师应灵活布置教学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将桌椅摆成扇形、马蹄形或环形等,从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交际环境,促进他们之间的语言交流。
4.4 实行生态化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生态化是指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评价向多元化的评价发展[5]。首先,在生态化评价中,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其次,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因为过程评价注重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能够更好地反映教学效果。而结果评价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考量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将这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较科学和全面的检测教学活动。最终,教师可以运用问卷、访谈、档案袋等多种评价策略,从而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结语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英语生态化教学符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探寻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并以此来反思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田文燕,肖雪莹.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困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09):99-101.
郭坤,田成泉.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环境的优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4):56-58.
田力.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6):49-50.
许阳.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