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陈秀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中心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玉林市 537822

摘要:分层教学是教育教学领域中常用的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与新课改中突出学生主体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相适应,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明显作用。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包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结合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依据知识难度分层练习、依据分层情况进行评价。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开展相关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学生分层;教学目标;作业分层;评价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该结合因材施教的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性,让不同的学生应该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认识到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性,让数学课程教学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困生能够消化知识,满足中等生的学习需要,拓展优等生的学习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置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开展分层教学。

  1.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可以用甲、乙、丙或者A、B、C表示。关于分层的标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性格特征、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平时成绩等,比如:A层次的学生一般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平时成绩优异;B层次的学生需要基础不错,学习能力较好,平时的成绩中等;C层次的学生一般是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与学习能力较差,平时成绩也非常一般[1]

例如,在分层实践中,学生处在不同的层级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符合动态发展的理念。如果一些学生课堂勇于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出,就应该从低层次提升到高层次,反之则从高层次下降到低层次。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课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回答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等问题,积极地完成课后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并且在单元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就应该让这些学生升级。落实以上的方式,可以更好激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拼搏进取,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结合教学目标分层教学

教师在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可以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授课的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由于教学目标是整个课程教学的基础,能够指导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一般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大目标,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分层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全相关学习任务[2]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程,教学目标有:根据情境发现含有小数的数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法,正确计算各类习题,合作探究知识,认识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分设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对齐小数点和从低位算起等,引入生活类题目,比如:小王去超市购物,买了2.55元的面包和3.45元的牛奶,请问共花费多少元?教师应该让C层次的学生理解和会算这类简单题目,让B层次的学生理解计算法则,让A层次的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形成过程。

  1. 依据知识难度分层练习

主要的例题等内容讲解之后,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教师应该依据知识难度将习题分为几个层次,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一般而言,C层次的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能够看懂例题和会做简单题目;B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能够完成所有的教材练习题加简单课外练习题;A层次的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还需要解决其他练习册和实际生活问题,能够实现知识迁移[3]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课程,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对于C层次的学生,需要全部看懂这些习题并会运算简单题目;对于B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所有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同时能够试做课外生活类题目;对于A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各类教材题目、练习册题目和拓展题等。比如对于小数加减混合预算,C层次的学生需要理解教材的买书例题,完成课后的简单练习题。B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全部的练习十八中的题目,并能够完成练习册的应用题。C层次的学生,需要在以上基础上,结合整数加法运算定理,自主探究如何运用到小数上。

  1. 依据分层情况进行评价

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按照要求认真听课和完成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依据之前的分层情况,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基本态度、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等进行综合评级,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评,之后进行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评。

例如,对于B层次的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的情况,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完成的结果进行评级,之后再结合学习态度与过程进行评价,最后结合本节课的所有学习过程进行评级,并给出完善的指导。比如,对于教材中的习题:一座桥限重4t,小象重2.65t,小熊重680kg,小虎重470kg,问它们能够一起过桥吗?教师需要检查学生统一单位和运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情况,并根据学生运算的过程和态度进行总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的主要内涵,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结合教学目标开展分层教学,接着可以依据数学课程的知识难度指导学生分层练习,最后依据分层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分层教学的独特作用,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吕子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 000(033):196.

[2]鄢代芳. 探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1):154.

[3]蒲云. 小议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 读写算, 2019, 000(0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