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地理悱愤课堂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地理悱愤课堂模式初探

孙清展 1

(温州市洞头区第一中学,浙江 温州洞头 325700)

摘要:按照新课改对课堂教学在结构和过程上的要求,文章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深度学习路线创建地理教学的悱愤课堂模式,并运用悱愤课堂模式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得出课堂教学中要因学情和环境的不同,建立适合深度学习的情境。

关键词:新课改;深度学习;悱愤课堂;模型构建

新课改要求下需要新时代的课堂,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最应关注的应在两个层面:课堂+学生。学生是课改的对象,又基于地理学的复杂性,]这就迫切需要一种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试着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构建高中地理悱愤课堂模式,并进行理论实践,以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1. 基于深度学习的悱愤课堂模型构建

深度学习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在 1976 年提出。它是在学习者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和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1]

5f1a80f531808_html_fc429fd1c08f3c51.png 愤课堂最终目标和深度学习一致,其源自《论语》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还则不复矣”,由启愤、探究、互动及发悱四环节构成。

基于深度学习的悱愤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原来过分注重活动环节而忽视教材内容基础的知识编排,将新授课基本模型设计为三大步(图1)。整个课堂结构由三大步向下延伸至几个小的教学环节,以保证课堂使用的流畅性。

二、模式应用案例-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悱愤 课堂教学模型实践 图1 基于深度学习的悱愤课堂新授课模型

1.第一步

(1)深度学习目标。

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以新疆“葡萄”产业为题材,利用所给的资料,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并学会归纳农业的区位因素。让学生通过对新疆“葡萄”产业的分析,以小见大,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关键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2)情境创设。

情境一 葡萄有“水晶明珠”的美称,其营养丰富,皮薄而多汁,且酸甜味美。葡萄喜温 ,喜光,较耐旱。葡萄在通透性好的土壤中栽培品质较好。

情境二 中国的新疆是世界三大葡萄栽培的黄金地区之一。新疆尤以吐鲁番的葡萄最有名,其产出的葡萄颗粒饱满,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吐鲁番属于盆地,云量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土壤是灌耕土、灌淤土、风沙土、潮土和经过改良的棕色荒漠土。吐鲁番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2]

情境三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全疆葡萄酒厂仍以生产能力小于500t 葡萄酒厂为主,大约40 余家。屈指可数的大型葡萄酒企业无法带动整体葡萄产业的提高。[2]

2.第二步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追求深度理解。

为了“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将其分解成三个关键问题,并就三个关键问题设计了相关活动任务(学习链)(表1),目的通过学习链的设置,以及运用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地理环境的共性与个性,体现以尺度思维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区位发展因素的方法,。

1《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链及活动情境

学习链

学生活动

问题一:根据图文资料归纳推测葡萄种植区域;

活动一:根据情境材料,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问题二:分析中国新疆吐鲁番种植葡萄的有利区位因素;

活动二:小组讨论,并从图表中归纳农业区位因素

问题三: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中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较高的原因

活动三:查阅资料,深度思考并派代表回答,进行思维的空间转换

问题四:请你对新疆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措施。

活动四:小组讨论探究,为伊犁地区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树立人地协调观。

5f1a80f531808_html_fbe1438271151199.png 4)形成逻辑知识结构,对地理要素进行深度联系与整合。进而形成逻辑的知识结构(见图2)。

反思: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资料出发,层层递进,由小尺度(吐鲁番)到大尺度(西北地区),以“点”带“面” ,逐步理清地理位置—气候—热量(含糖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度挖掘其共性与个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区域认知

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综合思维能力的目的。 2 农业区位发展知识体系

(5)深度提升,知识上升为能力阶段

学生基于对情境的进行深度学习后,将图文信息转换为逻辑思维,解决新的情境问题——分析当地羊栖菜养殖或瓯柑种植的区位条件,促进学生对现实问题解决的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的发展。

3.第三步

(6)深度感悟,达成人地协调观

通过深度学习之后,学生从某地理事物是什么(特性)—在哪里(区域)—为什么(成因),最后到有何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从而实现从“知识”的深度体验到“能力”的深度提升,进而到“情感”的深度感悟,最终使地理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人地协调观”自然实现。

三、总结

悱愤课堂强调学习流程的优化、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和学生学习的启偾和发悱(应用、创新)。其更重视课堂中发生的活动,并为课堂教学建立适合深度学习的情境。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30.

[2]汪慧.新疆酿酒葡萄气候区划与品种区域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16.

1孙清展:硕士研究生,温州市洞头区第一中学,主要从事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