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松山初级中学 湖北省黄冈市 438200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是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教育面监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防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引言: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
个令全国教育工作者震撼,倍感压力之问。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物理教师,在现有的教育体制、格局,和全国推行的素质教育、推广新课程改革、实行新课标的大的环境下,我们作了许多的思考、尝试和学习,努力地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初步认为“……没有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去办学……”的回答是有道理的。尽管现在很多方方面面制约着教育的走向,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担当起培养杰出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向,它是成就杰出人才的关键。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我们物理教师除了对物理知识的传递,更应倡导让它回到自然科学应有的创新的历程中来,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其科学素质,挖掘其杰出人才应具有的潜质。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去实施呢?这里我就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我在教学中,在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把创新精神和初中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创新思维和方法作为我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这样是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形成思想、塑造人格的,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为达到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创造力是学生学出来的。所谓的培养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也不是教出来
的,而是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出来的。学生只有达到自主学习的条件下,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才有可能。所以,我在物理教学中首先从环境氛围营造上下足功夫。
确立新型的师生观
就基础教育来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价
值取向的主要阵地。于是师生关系的好坏便至关重要了。我向着师生间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不停地努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本人本着“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的观念,去追求“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关爱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自尊心不滥用权威,强制压服,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表现自己,发展自己,促使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的形成。
2.创设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学习心态是培养个性的基础。创新往往来自于鲜明的个性,教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从教学方式与以适当的变革。在课堂上可以创立学习小组,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作法,为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搭建了学习平台,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活、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系统。教师作为学生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学生会的,决不讲,学生能动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教师注重保护和允许与“标准答案”不相同的声音,打造“学术交流型”的课堂氛围。
运用多维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教学
指导——自学教学,不同于历史上的“学生中心主义”的教学。教师的指导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注入式或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适时地组织学生对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最后教师与学生一道归纳总结教学成果,梳理概括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
教师的指导程度,否则容易“挤占”学生的思维空间,误入注入式的教学老路。例如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此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方法、实验方案上稍加指导,重点在探究创新思维上加以点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的兴趣。
提问——讨论教学
《学记》中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提倡师友之间相互讨论、切磋,对
我们今天应用提问——讨论教学有一定的理论启示。一个人孤独地学习,断绝与别人的交流,会使自己闭耳塞听,思想受到限制。
提问——讨论教学,是指教师以“问题”为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主动学习,达到思维训练为中心的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边合作关系。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探究性为原则,问题的设计要灵活,可以从实验现象、现实生活、知识的产生、解题方法等方面提出。任何一现象,可从多个角度我们从中提出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养成“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存在的创造的契机”。例如:力学中的“从树上掉下的苹果落向地面”引发思考,就此现象我们教师可从不同的力学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总落向地面?苹果下落越来越快,我们又作哪些思考呢?还可从光学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苹果?苹果看上去为什么是红色的?有必要还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以达成学生思维的训练,对事物的探究永不满足,常抱疑问态度,从身边事物入手,多角度进行观察事物。
3.质疑——探究——发现教学
质疑——探究——发现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
觉。我国古代学者早就提出“小疑则小进,大疑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在此模式下,让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做学习的主人。为培
养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可能。在此过程中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参与到做中学,学中做来。例如“测盐水的密度”在给定的天平(砝码)、水、烧杯、细线、弹簧秤、小金属块和盐水器材下,利用上述器材我们能有多少方案能测出盐水的密度呢?各小组经过讨论、得出多种测量方案。从这一活动中,学生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寻找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角度解决问题。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学生在科学素养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在质疑方面,我们要对思维的批判性加以褒奖。“批判是科学的革命”。对学生任何质
疑作为教师的要加以重视,这是体现了学生的胆识和创新精神层面的,是创新能力形成的火种,我们要好好的呵护它。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 勒玉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中学物理》 吕树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4年9月
3.《教学与创新 探索与实践》 刘敬发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