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马小林

辽宁省凌源市刀尔登中心小学

摘要:  朗读训练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将朗读训练作为一个突破口,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课文内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朗读能力 放性朗读 自主朗读

  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中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问题。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水平呢?怎样抓好课堂上的朗读策略,实施高效朗读呢?我认为,关键是抓好阅读教学,通过实施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蛋,让孩子的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非常到位。       二、加强自主朗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新授课的时候,教师往往要布置学生通过初次朗读课文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此时,有经验的教师在要求学生朗读时,只是向学生提出一些通过朗读了解有关内容的要求,在朗读的形式上不加以限制,而是给学生自主决定朗读方式的权利,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朗读环境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朗读。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程式化的要求,学生的心完全沉浸在文章展示的世界里:精神游历其间,读书就自然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冰心创作的《只拣儿童多行处》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的问题,是不存在多大理解上的困难的。而如何深入体会冰心老人撰文时的情感世界,是必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的。而这种朗读体会,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朗读自由,让他们在重点段落、关键词句上反反复复地“读中品、品中读”,进而捕捉、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怀。

     三、反复诵读,使诵读深入学生心中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小学生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四、实施“创造性阅读”策略。   创造性阅读要运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阅读技术。什么是阅读期待呢?他是指学生面对阅读材料产生的期待心理,如:对一篇故事文章,希望有关好的结局:面对一篇散文,希望获得审美享受。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又是什么呢?二者是指学生阅读后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回味和再思考,并且用自己经验积累形成的观点,对阅读内容进行评判,以便深层次辨析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文化品位及艺术特色等。一般说来,阅读期待在各个学段均可采用,而阅读反思和批判一般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因此,小学学段可采用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激发兴趣,体味真情实感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课文的语言琅琅上口,适于朗读,其中的古诗、散文等,更是培养学生朗读的好文本。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以优美的语言、逼真的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例如,教学《荷花》一文时,教师先以有感情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之后,在这种意境中进行全文的以读串讲。如在读描写“荷花”的句子“落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时,要学生理解“挨挨挤挤”是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而密;“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这句话点出了荷叶长得十分茂盛。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荷叶的这一特点呢?在个别读、评议、自由练读中,学生就会发现“挨挨挤挤”要重音轻吐读,才能突出荷叶多而密,而“碧绿”和“大圆盘”要读得重些。接着在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所见所闻,展开合理的想象,进一步感受荷花开放时的不同美姿。 六、抓住教材中的优美文章和韵文多诵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文质兼美的文章。对于优秀的文章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教师的范读作用:2.要注重引导学生分层次朗读,朗读课文要体现层次化的阅读:做到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掌握大意熟读课文;重点研读理解课文;品味细读咀嚼课文。3.提出的问题要呈梯度,做到由易到难。在培养学生朗读的同时,学生对文章内容透彻地理解,做到了这一步,学生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朗读能力就会相对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阅读朗读的能力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它有待于每位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每堂语文课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