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刘岳花

西工大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其都是千古流传至今的文化精粹,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蕴含有深远的意境,并且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有很高的诵读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诵读古诗文,使他們在诵读中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感知诗文隽永的意境,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4-0078-01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诵读作为传统的诗文学习方式,是学生学好古诗文的基本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在此,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准确理解经典古诗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创设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诵读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使至塞上》,创设情景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轻车简从踏上迢迢征途,入胡天,到萧关,赴前线;面对着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会想起什么呢——秦、汉筑长城,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从古到今,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才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通过创设的合情境,进而激发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又如教学《夜雨寄北》,通过欣赏背景音乐——《相思》,引入情境,引出课题,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示范,情绪感染

  在解释古诗文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饱含情感地为学生示范诵读一遍,首先以情绪感染学生,为学生奠定或悲伤、或愤怒、或闲适的基调,然后开始介绍该诗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逐词解释诗的大意。学生带着之前的情绪去理解古诗文,再借助历史背景的资料便容易与诗人“感同身受”。讲解完之后,教师再诵读一遍,让学生再次细细品味诗中的内涵后再全班齐读,学生与古诗文之间的距离感就比之前有所缩短。

  3.传授技巧,读出节奏

  古诗文的意义结构与音律结构密不可分,学生只有准确把握音律节奏,才能深刻地理解古诗文。因而,笔者认为,开展诵读教学的首要层次目标是指导学生把握诗词音律,读出节奏感。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诵读技巧,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古诗文音律之美,并由此感悟古诗文的思想情感。

  首先,教师要教学生基本的诗词格律知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韵,什么是四声,什么是平仄,什么是对仗,诗与词各有哪些种类等。押韵使整首诗词构成一种声音回环的美。仄声特别是入声的概念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教师可着重介绍什么是入声,让学生联系白话等本地方言加以学习,并通过标记平仄练习掌握这个诗律知识。

  其次,古诗文诵读要注意重音、语调。高音响亮表示喜悦,低音幽沉表示悲凉。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或下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如《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其中“上”“入”要读得重一些。“惟吾德馨”应读得高亢有力,读出作者的自豪感,接着写景两句应读得恬淡而轻缓。又如诵读《观沧海》时,“临”字要重读,它的意思是“登上”,重读时能够感受到曹操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一种居高临下的王者姿态;“观”字要重读,因为它统领全诗,强调诗歌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带着对诗歌字词的推敲与理解,我们与古诗渐渐熟悉起来,这时候再来诵读《观沧海》,与它似乎就有了一分情意。

  再次,古诗文诵读要注意句读。如《陋室铭》,这篇古文四言句要用“一三”或“二二”两种停顿节奏读,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五言句要用“二一二”或“二三”两种停顿节奏读,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最后,古诗文诵读要着眼于全文。感情欢快,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用慢节奏,读出韵味。如诵读《木兰诗》中写木兰归家一段,感情是热烈欢快的,学生诵读第一节应用快节奏,渲染喜庆的氛围;第二节时放慢节奏读,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的轻松愉快的心情,末句轻读,为高潮蓄势;第三节再加快节奏读,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训练中,木兰的巾帼形象好像重现在读者眼前。

  4.引导学生,品味诗情

  理解古诗文是进行诵读的前提,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教师就要加深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理解古诗文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理解进行诵读,对于古诗文的诗眼,尤其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要让学生读出真情实感,仿佛自己就是作者本人。如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要读出洞庭湖磅礴壮伟的气势,仿佛自己就站在洞庭湖边慷慨激昂;后四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则要读得真诚、委婉,表达“欲济无舟楫”的苦闷,以及“羡鱼”的抱负与志向。诵读《诫子书》时,需要让学生明白,在古代,家书是相隔两地的亲人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家书的字里行间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又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诸葛亮借家书劝诫儿子,要永远保持学习力,才能不断增长才干,而学习的态度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在诵读中,要让学生去体会诸葛亮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参考文献:

  [1] 徐崇明.初中古诗词诵读策略浅谈[J].中学语文教学,2017(12):31-33.

  [2] 罗爱平.诵吟声里得诗味——摭谈初中古诗词朗诵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