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4300
摘要:观察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3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15个常规治疗组和15个治疗组。常规组用普罗帕酮治疗,治疗组用胺碘酮治疗。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胺碘酮能取得更有效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显著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由于窦房结外异常激活、激活传导阻滞、通道传导缓慢或异常而引起的心率或频率异常。心律失常不仅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预后与病因、演变趋势、诱因及是否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密切相关,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以药物为主,但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同。本研究旨在分析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效,结果如下。
操作方法
操作资料
3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常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其中,常规组9男6女,平均年龄(46.18±5.22)岁(27-73岁);治疗组10男5女,平均年龄(47.47±5.12)岁(29-72岁)。心律失常类型:室性心律失常21例,室上性心律失常9例。
纳入标准:① 经相关检查,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②参与自愿原则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其他严重疾病;②近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③对治疗药物过敏。
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操作方法
常规组:本组患者均给予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片50mg,口服治疗,100-150mg/次,3-4次/天;根据治疗情况,适当增减剂量,共5周。
治疗组:盐酸胺碘酮片,粒径0.2g,口服2-3次,0.4-0.6g/d,治疗1-2周后,可根据治疗情况改为0.2-0.4g/d,共5周。
观察指标
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疗效显著,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整体改善程度高于6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无效,经治疗后,心功能和临床床上症状均未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 总例数 ×100%。
统计两组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 SPSS 21.0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 t 检验;以卡方和(%)来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操作结果
常规组与治疗组治疗有效性对比情况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常规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15 | 6 | 8 | 1 | 93.3 |
常规组 | 15 | 5 | 7 | 3 | 80 |
χ2 | 7.645 | ||||
P | 0.006 |
常规组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常规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
组别 | 例数 | 低血压 | 恶心呕吐 | 轻度头晕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治疗组 | 15 | 1 | 0 | 0 | 6.7 |
常规组 | 15 | 1 | 2 | 0 | 20 |
χ2 | 7.645 | ||||
P | 0.006 |
结果
心律失常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可单独或与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联合发作。心律失常通常由基因通道突变引起,可由心血管疾病和感染引起。影响心律失常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心律失常的病因、演变趋势、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是突然的,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目前心律失常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普罗帕酮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的特点。其治疗机制主要是降低患者的心肌兴奋程度,使其动作电位时间历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该药起效快、疗效长。但通过研究发现,该药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需要选择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温和的非竞争性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也具有温和的Ⅰ、Ⅳ类抗心律失常作用。胺碘酮不仅能通过延长各种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来消除再进入激活,而且能有效抑制心房和心肌的传导纤维,从而减慢传导速度。通过研究发现,该药临床疗效显著,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研究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常规组为80.0%。经比较,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常规组为20.0%。经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综上所述,在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胺碘酮治疗能取得更有效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显著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曾文军,高彦文,李海涛.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hs-CRP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5(28):42-44.
[2]潘伟业.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8,37(10):2521-2522.
[3]王菲.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05):5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