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小学 442715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探索研究,其理论成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们对于影响学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和解决办法还是有些迷茫。这也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探讨的老课题。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影响学困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家庭环境影响。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孩子和父母朝夕相处,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受父母的影响最深。父母的举止言行,性格特征等对孩子的身心、言行、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和作用。过去很多家长还是文盲,不懂学习的重要,管教不严,放任自流,没有期望值。现在物欲横流,有的家长过分溺爱,事事迁就,物质金钱刺激,言教不慎、身教不严;有的父母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老人,孩子心理孤独压抑,缺乏父母之爱和管导;有的父母离异或重组家庭对孩子教育无人负责,学习生活等方面缺少关爱,心灵受到创伤,导致感情上无法交流沟通;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生意对孩子管教不周,监管不到位。总之,由于每个家庭的特异性,导致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成果,使孩子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教师素质影响。由于学困生在校表现不优,纪律差、学习成绩差就影响了师生间的相处关系。有的教师有失教育的公平、公正,不能平等对待,只注重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优的学生,把优生当着宝,把学困生当做草,甚至恨不得那些将特别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板子打入“十八层地狱”;有的教师缺乏真情真爱,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批评、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还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不能耐心教育引导,耐不住性子甩手不管了,渐渐地疏而远之,甚至有歧视心态。由于教师的诸多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学困生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心扉不能敞开,智力思维得不到开发,学习兴趣、信心、自尊心逐渐伤失,会无形中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对抗、叛逆心理,把教师当成“第一恶人”。
3.社会环境影响。孟母三迁就是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小孩子没有分辨是非能力,见什么学什么。而农村人文素质尚低,文明程度不高,行为规范无准则,生活卫生等环境不优,没有读书学习的环境影响,嗅不到“书香”味道。所谓“近墨者黑”,养成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坏习惯,怪毛病,何谈学习习惯养成。
二、解决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将“访家”活动贯穿于教育活动始终。家访是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没有出现“家访”这个词,那时有责任心的教师遇到学生有困难、问题就能做到“足印农家”。我清楚的记得我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因家大口阔缺劳力经常缺课在家放牛,我的班主任老师三天两头往我家里跑,了解家里情况,给家长作工作,讲道理把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回学校。之后父母打消了让我辍学放牛为家挣工分的念头。现在想来我如果不是遇到这个好老师现在一定是个文盲汉。
原湖北省教育厅陈安丽厅长曾号召全省广大教师大力开展“访万家”活动。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教师们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教育环境及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教育者才能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发展目标,因材施教,因人施策;通过家访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正确科学,指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指导家长学会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家访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思想、学习和综合表现等情况,帮助并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引导孩子,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达到家校携手共育,同心同德。
2.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列宁曾指出:“人的意识不仅能反应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实践的一种价值取向的理性认识,是指导教育行为的一种思想意识,它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和师生关系,并将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教育从零开始”已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教师要纠正观念上的认识偏差,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等做到从零起点开始培养直到养成;再者要有“仁爱之心”,教育家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前一天的北师大座谈会上指出,好老师应具备四大特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师要不偏不私,达观至善,深仁厚泽,用爱心关爱每一个孩子,优生要爱,差生更要爱,用爱打动心灵的深处。用爱培养激发兴趣,课堂上多让学困生回答一些能答的问题,课后多加辅导,作业可以依据能力水平适量增减并耐心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用真情真爱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直到深处,让他们享受到“真教育”。
3.实行科学的教育评价手段。为提高差生学习积极性可实施等级提升评价方案,以平实的进步和上进的态度合理评价,改批评为表扬,转分数为等级。考测成绩不排队,不公开,让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
4.开展丰富兴趣的活动展现他们的个性特长、爱好。通过特长发挥,兴趣培养,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尊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语文课上讲故事,说颜语,读书角色扮演等。
5.开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辅导。心理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有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员,开设了健康教育课。但仅仅拼这些还不够,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实际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拓展教育内容。要完善健康咨询辅导和课堂教育制度,制定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健康教育课的优势,切实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解除他们的内心烦恼、焦虑、苦闷、自卑等障碍,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
总之,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研究,需要家校携手共建共育,同心同德,把学生的青春梦、自己的教育梦与民族的复兴梦统一起来,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