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辛安镇人民政府党群服务中心 山东海阳 265124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推广,不管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需要采用优化配置,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模式构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各行各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资源合理配置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现阶段,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问题,基于此,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何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作用,是现代化企业提高自身社会价值和综合实力的主要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胜任力的应用管理,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促进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胜任力的基本内涵
胜任力是职工在工作岗位中能够取得好成绩,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考核过程中,相关综合素质能够满足这项工作的条件要求,主要是指职工在行业工作中,能够轻松的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通常情况下,具有胜任力的职工,在工作岗位上会有更好的发展和长远的进步,主要是因为胜任力与职业职务、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等诸多方面具有密切关系。
胜任力的主要特点
(一)独立性
某个人在某方面存在特长,但是,不代表这个人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到完美。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并且,在自身的弱势方面可能连整体的平均水平都无法达到。胜任力具有良好的甄别作用,企业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都能可以进行过胜任力的考核,判断其是否能够适应这个岗位,为企业的长久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可量化
胜任力是具有可量化的特点的,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约束规范,来对内部员工进行工作考核,判断员工是否能够达到既定的工作目标,以及在那个方面是需要进行改进的。同样,针对相关规则的制定人员不同,所采用的约束标准不同,这就表明两个企业的经营发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三)可培养
胜任力是能够进行培养的,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培训方式、实习活动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胜任力培养,促使员工自身胜任力的提升,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胜任力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并且,会随着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年限等诸多方面,来发生转变,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职责。
三、胜任力的整体模型
胜任力模式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进行相关特质的总结,不仅代表员工表现出来的特质,还代表这部门员工表现出来的特质,即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系,构建胜任力模型需要明确的指标体系作为支撑,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优秀的工作样本,来分析员工自身的优秀特质,通过建立模型来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性和相同性,开展科学的评价工作。
四、利用胜任力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相关分析
(一)人力资源构想
首先,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完整的战略方案,对职工的自身发展和能力提升进行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其次,要根据职工的数量、质量、结构等诸多方面,将其委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并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内部职工的胜任力,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价值。
(二)人力资源的获取和配置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职工招聘时,都会采用多样化的招聘方式,如各种招聘会、管网的公告、求职的网络等形式,并且,在招聘过程中,企业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求职者进行甄别和招录,根据招录人员自身的胜任力,进行合适的工作岗位安排,最大限度的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更高的社会地位。
(三)职工的绩效管理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针对职工进行绩效管理,主要是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主,结合内部职工的胜任力,提高职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绩效,推动企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这项工作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目标设定,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工作目标;另一方面,是绩效辅导,需要关注员工的自身胜任力情况,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四)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
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和开发工作,需要以胜任力模型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内部职工的胜任力水平,能够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并且,企业在进行教育培训时,需要根据内部员工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岗位工作情况等进行合理调整,在对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统筹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胜任力两者的有效融合,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娜娜.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