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曙光(中国人民解放军93163部队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5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151-02
【摘要】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志贺菌属为主)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及溃疡为主要变化。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人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本病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卫生条件差的国家及地区发病率较高。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药物治疗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门诊患者84例,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7.8℃-39.5℃,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或水样便。现将临床用药报告如下。
2治疗药物的选用
2.1急性普通型菌痢用药
2.1.1氟喹诺酮类:目前已成为本病首选抗菌药物。常用诺氟沙星200~300mg,2~3/d;或培氟沙星200~300mg,2/d;或环丙沙星200mg,2/d;或氧氟沙星200mg,2/d;或左旋氧氟沙星100~200mg,2/d;亦可选用司帕沙星200~300mg,1/d。疗程均为5~7d。
此类药物起效快,在肠道内维持较高浓度,副作用轻,偶有恶心、呕吐、头昏、皮疹等。因其对胎儿及小儿骨骼生长有抑制作用,故孕妇及小儿不宜选用。此药与其它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因此对质粒传递的耐药菌株亦可取得良好疗效。
2.1.2氨基糖苷类:常用庆大霉素,成人16万~24万U/d,小儿3000~5000U/(kg·d),分2~3次肌注或静脉注射,或用阿米卡星0.4~0.8g/d,分2次肌注或静脉注射。因此类药物对肾脏、听神经等的毒性作用,故老年及小儿患者、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异帕米星、奈替米星等对肾脏毒性较上述药物轻,抗菌作用强,抗菌谱类似,亦可选用。常用剂量异帕米星400mg,1/d;奈替米星100~200mg,2/d。疗程均为5~7d。
2.1.3氨苄西林:氨苄西林对痢疾杆菌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用4~8g/d,分2~3次静脉滴注。
2.1.4复方甲嘿唑:因其耐药菌株的明显增加,此药目前已较少使用,但在边远地区及农村仍可选用。疗效差或无效时,应立即改用其他抗菌药物。常用SMZ-TMP成人2片,2/d,首剂加倍;儿童酌减。肾功不全、磺胺药过敏、白细胞明显减少者禁用。疗程5~7d。
2.1.5盐酸小檗碱(黄连素):为中药黄连提取物,有较好抗菌作用,并可减少肠道分泌。常用0.3g,3/d。与其他抗菌药物合用,可增强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
对于轻型的细菌性痢疾,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和不用抗菌药物(安慰剂)治疗的疗效相似,排菌期限亦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此病可自行缓解;且不适当的抗菌治疗有可能促进多重耐药株的增加。但多数学者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急性期症状,防止慢性菌痢的发生。
2.2对症治疗多次的腹泻及呕吐常造成水电解质的丢失,因此应予补液。轻度脱水者可采用口服补液盐;脱水严重、恶心呕吐或不能进食、血压偏低者,可予静脉补液,以平衡盐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为主,液量根据生理需要量及丢失情况而定。高热可予阿司匹林0.5g,口服;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予氢化可的松1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入。有酸中毒者,酌予碳酸氢钠,吐泻严重者应补适量钾盐及钙剂。轻度腹泻一般不主张给予止泻药物,尤其是发热及脓血便明显者;腹泻严重可用复方苯乙哌啶止泻,里急后重明显者可加用复方樟脑酊4ml,3/d。腹痛可予阿托品0.5mg或山莨菪碱10mg肌注或颠茄片8mg,3/d口服及腹部热敷。
2.3急性中毒型菌痢用药
2.3.1抗菌治疗药物选择基本同急性菌痢,但应予静脉给药,可选用庆大霉素加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剂量、用法同前),待病情好转后,改用口服药物维持,如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疗程不超过1周。
2.3.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中毒型菌痢,早期使用抗胆碱药物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常用山莨菪碱儿童1~2mg/kg,成人40~50mg,阿托品儿童0.03~0.05mg/kg,成人1~2mg,静注,1/10~15min。病情危重时可增加山莨菪碱的剂量至儿童3~4mg/kg,成人60mg,静注,1/5~10min。待面色红润、循环好转、四肢转暖,血压回升即可停药。一般用3~6次。若病情无明显好转,可用多巴胺或酚妥拉明与问羟胺联用,以降低外周循环阻力,改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同时应适当加用强心药物,如毛花甙C儿童0.01~0.015mg/kg,成人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毒毛花甙K儿童7~10mg/kg,成人0.25mg稀释后缓慢静注,必要时8~12h重复使用。
2.3.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于中毒症状较重的患者,应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用氢化可的松儿童25~50mg,成人200~400mg。或地塞米松5~10mg,静滴或静注。
2.3.4脑水肿及呼吸衰竭用药早期应用山莨菪碱、阿托品等药物可预防脑水肿及呼吸衰竭的发生。如已出现脑水肿症状体征,并伴有呼吸衰竭者,应立即用山莨菪碱大剂量、短间隔重复注射。同时快速静滴20%甘露醇5~10ml/kg或25%山梨醇4~5ml/kg。呼吸中枢兴奋药物可用洛贝林、尼可刹米、哌醋甲酯、二甲弗林等。
2.4慢性菌痢用药
2.4.1抗菌治疗急性发作者,按急性菌痢治疗。大便培养阳性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或联合用药。大便培养阴性者,选用以往未用过的抗菌药物,或以往使用有效但用量或疗程不足的药物。疗程需适当延长,一般1个疗程为7~14d,必要时重复2~3个疗程。常用药物同前。
2.4.2药物保留灌肠常用0.25%~0.5%普鲁卡因100ml溶液中加入庆大霉素8万U或环丙沙星0.2g或阿米卡星0.25~0.5g,再加地塞米松1mg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7~10d。可重复多个疗程。亦可选用0.3%小檗碱液、5%紫皮大蒜浸液、及刺黄连煎剂等。
2.4.3肠功能紊乱及肠道菌群失调用药限制产酸产气食物摄入。大肠杆菌数量减少时,可予乳糖和维生素C;肠球菌减少可予叶酸。并可用微生态药物如培菲康胶囊420~630mg,3/d;或米雅BM片20~40mg,3/d;丽珠肠乐2粒,2/d。得舒特50mg,3/d,可调整肠道功能,有利于慢性腹泻治疗后便秘的好转。
3讨论
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Shigella)。革兰染色阴性,无鞭毛,有菌毛,具侵袭力,不形成芽胞。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共分为四群47个血清型及亚型:A群,志贺痢疾杆菌;B群,弗氏痢疾杆菌;C群,鲍氏痢疾杆菌;D群,宋内痢疾杆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力。各群痢疾杆菌均可释放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目前在我国流行的痢疾杆菌B群占第一位,D群次之,部分地区有C群流行。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取决于侵入人体的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体的免疫力。其致病力包括侵袭力、内毒素和外毒素(肠毒素)。病菌入肠后,即可产生肠毒素,作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导致水样腹泻。并借助菌毛粘附,随之侵入上皮细胞,进而通过基底侵入固有层,引起炎症反应,而致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其内毒素入血可致发热、感染性休克,甚至发生DIC及脑水肿而表现为中毒性菌痢。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用药不当则可形成慢性菌痢。
参考文献
[1]王季午.传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0-56.
[2]季岱,彭丽娟,于宗芬,成琳,罗金保,杨瑞兰,秦文彩.急性细菌性痢疾四种疗法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1982年03期.
[3]李永才.53例细菌性痢疾病原学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刊;1985年08期.
[4]朱玉,胡哲.防细菌性痢疾[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