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造性使用和改变教材内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小学数学创造性使用和改变教材内容

王丹

王丹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红军小学444300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多层面入手悉心地钻研教材这一教学理念与数学信息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人文性和发展性等因素,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向学生靠近,向学生开放,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教材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140-01

1.研读课标,理解教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也是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前,应首先学习课标中对这一知识的具体要求,从而依据课标要求确定本部分教材的教学目标。其次,深入钻研和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2.以学生为本,找准起点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奥苏伯尔在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懂了这一点以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这就说明,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3.内容安排把握广度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指知识的难度,也就是教师挖掘教材的程度。教学的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所谓数学活动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即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的活动过程的教学。其特征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获得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之中。从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上来说,学数学实际上就是学“做数学”。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在保证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深挖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显得充实、丰实。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笛卡尔说过:“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而数学思想则是传导数学精神,形成科学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条件。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数学概念、原理及规律的联系和本质,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极限思想、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转化、建模的思想以及猜想、验证的方法等。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的获得和反复的操练,贯穿始终的还有数学思想方法。如果说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条明线的话,那么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一条暗线。教师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教学内容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5.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往往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解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这一问题的欲望,然后通过思考、操作,逐步探索、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使得学生体验更加深刻,掌握知识更加牢固。

总之,教学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交往。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新的课程观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学生发生为本,关注师生关系发生的变化,用更加科学、更加创新的态度、理念和方法用好手中的教材,用活手中的教材,开创适合每一位学生的,适合自己班级的特色教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