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智慧的教育工作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做一个智慧的教育工作者

李进兵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430064

最近阅读了王春永的著作《就把孩子当孩子——好家长应懂的60条心理法则》一书,感触很深。虽然自己从教20多年,教育专著也阅读了不少,可是对于子女的教育仍然有许多错误的认识,这本书解开了我的很多疑惑,让我对一些教育现象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教师,作为父母,作为校长都值得一读此书,这对我们教育学生,培养孩子,管理学校都有借鉴意义。利用今天的机会,我把所学的点滴收获与大家交流分享,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真的有效吗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慈母严父”的说法,就是指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父母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这种搭配不仅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会导致孩子性格的缺陷。因为一个孩子无法接受父母双方不一致的教育,否则,他将无所适从。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的“萨盖定律”。

萨盖定律又称两只手表定律,他的内容是: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会让看表的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它的深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必将陷入混乱。

这个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科任之间一定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管教方式和松严程度必须保持一致,不能有的老师过于严厉,有的老师又过于宽松,以免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度和信任度产生不一致,进而影响学科成绩发展的不平衡。作为家长,首先要有相对统一的教育观念,树立合作教育意识,家里所有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并注意减少矛盾,给孩子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其次尽量避免“隔代抚养”,爷爷奶奶溺爱孙子是没有商量的,当爷爷奶奶和孩子父母的要求不一致时,不仅会引发家庭矛盾,而且往往走向美好愿望的反面。作为校长,必须和书记保持高度一致,一个声音发号施令,一个步调安排工作,一个标准评价干部,避免矛盾和内讧,以免其他干部选边站,搞小团体,以免全校教工无所适从,从而影响学校的稳定、和谐和发展。

二、孩子为什么会偏科

1.孩子的智力发展倾向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导致偏科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擅长形象思维的孩子,逻辑思维就会有所欠缺,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文科成绩好而理科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肯定他的长处,发挥他的长处,增强他继续学习的信心,教育他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以弥补理科学习上的缺陷,让理科学习达到基本要求。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2.一些孩子学习偏科,是受到与老师关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告诉孩子,学习不仅是一场智商的较量,更多的是情商的较量,与老师相处是学校生活必需的生存技巧,学会与老师沟通,特别是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父母也可以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特别是向弱科的任课教师了解孩子偏科的原因,共同商讨可能的办法。作为教师对待所有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因自己的好恶观和亲疏观而导致学生偏科。

3.某些家庭特定的文化氛围,也会诱发孩子偏科。这就需要家长自己的兴趣要广泛一些,而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两种爱好。作为学校要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并开发适合学生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的爱好广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太重视孩子的成绩为什么不好

有些家长对孩子极为严格,要求每次考试都争取班上的第一名。有的家长甚至会说,现在是赢家通吃的社会,孩子考不了第一,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没有错,用考试名次来衡量孩子的进步,这样的观念是危险的。2004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朱莉亚效应”的文章。朱莉亚音乐学校,是位于美国纽约的世界顶级音乐学院,录取的学生全是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天才级年轻音乐家。这篇文章的作者调查了该校1994年毕业班几十位同学的就业现状,发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在毕业十年后还在从事音乐工作,其他的都做着与音乐毫无关系的工作。为什么这些天才级的年轻音乐家,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竟如此差强人意?《纽约时报》指出:无论你多么有才,要想获得成功,除了专业知识之外,你还必须拥有更全面的能力。

名列前茅的学生因为得到父母、师长过分关注,过分强化学科成绩,反而压抑了潜能和学习自主性。他们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所以虽然成绩优秀,但平时很少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而“第十名”的学生,功课学得不错,同时又留有空闲时间了解课堂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因此,他们的知识面更丰富,知识结构更完整。

其实,一个人将来的发展高度是由成功智商决定的。成功智商包括分析能力、实务能力和创造能力。过分强调孩子的成绩只测量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却没有测量到实务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有偏差的。学业成绩只代表“今天”的成功,无法保证未来的成就。

孩子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如人际交往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创造力、协调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考试中无法体现的,可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又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父母和教师,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

《把孩子当孩子》这本书给我深刻印象的远不止这三个方面,它通过一些具体鲜活的案例向我们阐述了家长应懂的60条心理法则,极具操作性。作为教师,作为父母都值得认真读读此书,了解一些教育现象的本质、原理和应对措施,做一个智慧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