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会计失真与审计风险的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金融企业会计失真与审计风险的思想

曾睿

曾睿

重庆市巫山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金融企业的会计失真是金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会计信息的构成极大地提供了一种客观原则,即违反公平和真实性作为会计失真的主要形式。阻碍企业发展产生经营风险,所以本文针对金融企业会计失真及审计风险产生一系列思考。

关键词:审计风险;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加速发展,我国不少金融企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制约金融企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金融企业的会计失真。金融企业由于会计失真带来的审计风险也会极大限制企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极大程度的危害。

一、金融企业会计失真的分类和表述

(一)金融企业会计失真的分类

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来自会计信息的构成和客观违反真实性的规定,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两种类型的会计失真是无意的失真(或非故意的失真)和故意的失真[1]。

1、无意失真

无意的失真是会计中无意的、非故意发生的错误。会计人员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在会计上犯错误。无意的失真是指对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不完全理解,如职业道德、专业职业素质、会计制度规则和政策法规,以及由于不当处置与理解招致的会计信息与经济实质信息不一致,使用相关规定或会计处理错误。因此,无意的失真(非故意的失真)也是一种会计错误。

2、故意失真

故意扭曲是指有目的、有预谋和有针对性的会计欺诈,这是一种会计欺诈。例如,故意篡改数据、虚假买卖或事件伪造、会计数据伪造或瞒哄、多套报表进行体例、会计政策故意运用不适当的等。

二、金融企业会计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故意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原始凭证规范的性能不足,实际业务内容和原始凭证记录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从其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不合规,不齐全的凭证基本要素、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相关的事项,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填写。比如数字大小写不一致,与合同上记载不同,发票号码不相符合,合同上的先后顺序相矛盾等等。比如为了使收入增加、编造合同等等。然而金融企业却想用该不合规的票据或者记录来表示该业务的经济实质,故意伪造、编造一些不合规的记录或者凭证。

(二)侵占资产

侵占资产主要是金融企业私自建立小金库行为,它能否属于小金库取决于资金或资产能否在合乎要求的单位账户中列出。比如不少为了一些小团体的利益企业内外两套账,在外注册公司,然后把企业的资金或资产转移至在外的公司,在指定的时间段之后取消,并将帐户过帐到“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帐户”。或者以公司名义购买房产、车辆、奢侈品等等,隐瞒或删除相关的交易事项。

(三)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朱熔基总理为国家会计学院写了题词,并明确表示会计师应“不做虚假记录”。但是在实际应用屡见不鲜,其一就是逃税需要,不少金融企业团体为了逃避税列支虚假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减少,费用增加,以及不纳税或减税的目的。其二就是信贷需要,不少企业资产状况不佳,在监管部门为了评上更高等级,将收入、利润、资产等指标虚假夸大粉饰报表,从而达到监管部门相应的要求。其三业绩需要,出于上市需要、企业需要直接股权债权融资、企业需要考核业绩等,人为的调节收入和利润相关指标,达到不同期间的不同的要求。其四政策需要,我国金融企业大部分组成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府部门有时也不反对企业纳税筹划和经营筹划,比如本年完成任务指标较好的税务机关,也会与企业沟通商定企业筹划。

(四)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无意或非故意的,履行不符合会计制度或会计政策。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金融机构应相应记录财务相关业务,这种业务问题不大。主要还是使用不当或者故意混淆相关的会计政策。其中大部分还是滥用会计科目,其一是相关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过关,没有理解科目的具体含义,企业的具体经济实质并没有从实质上分析经济实质。其二是故意地使用其他科目,混淆核算。比如将存款放入到“其他应收款”或“预付账款”科目核算,随意改变业务实质,为了达到不缴纳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或者一些金融机构提出“拆迁基金”或“其他应付款”科目,以逃避监管部门的核查贷款。

三、金融企业由于会计失真带来的审计风险

保险公司的风险专项管理和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是金融企业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审计过程中,由于业务质量和审计行为导致重大错误或不完整的财务信息和技术错误,有可能发布不适当的审计意见或作出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审计因公司会计失真而带来的审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不对称风险,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以及电子数据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主体与客体之间信息分配不对称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被审计单位拥有财务报表,会计信息和电子信息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反映。而提供给审计人员或审计人员索取的相关信息是不完整的、不真实的信息。其次,系统的风险评估、统一法人、管理平台、分级会计、授权业务模式、贷款和审计分离是我国金融企业的常见形式[2]。一般而言,依次进行审计和特殊审计是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审计金融企业的一般方式。根本上源于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受到约束,内部审计整体力量不到位,时间不充足,再加上管理层可能存在恶性的舞弊,会存在应揭露而未揭露的突出性问题。其三,质量成果风险,形成的风险主要是审计取证不充分或者不恰当,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审计人员水平不一致对定性或定量的标准判定不准都会对质量成果产生风险,审计部门存在难以具有独立性,企业审计机制完善性不足,整体审计的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的质量把关不能够严格等问题仍表现较为突出。

四、对于会计失真与审计风险的思考

(一)强化企业内部监管力度

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防止自私欺诈。企业的运行保障离不开审计监督,因此审计的落实程度需要加以关注,并及时有效地查处发现经济违法事件及相关的责任人。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财会监督机制,企业不仅要做到自律,而且履行管理与监督职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可靠真实,避免违规暗箱操作,披露企业工作形式,采取相应措施严惩违规行为。强化规章制度和人员操作与执行力紧密相关,企业的直接发展负责人,直接管理层人员的主观认知对加强企业监督落实情况起着关键性作用。充分重视内部监管工作,切实可行落实相应的监督机制原则,操作步骤规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管理层管理水平。还应做好企业民主建设,避免管理权集中过度,严格禁止越级,逾规的现象发生,保证企业处于良好的环境之中发展。

(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全球经济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吸收和更新会计专业的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熟悉的政策,专业的熟练程度,符合中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合格的专业人士。同时,各级管理层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加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鼓励会计师不断更新,补充和扩展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任何利益而放弃职业道德,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坚持公正、现实的态度对待审计工作,在审计报告的制作过程中贯彻执行。

(三)增强审计部门独立性

审计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独立工作,其他想关部门不可以对审计部门进行干扰或者施压,这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审计的监督力度等相关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企业,要对公平审计报告的重要价值重视,不能让非审计人员利用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引诱审计人员,不能让隶审计机构属于任何其他部门或与结果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审计人员应该直接对领导或治理层负责,另外,领导层或治理层应当给予审计人员一定程度的权利,有义务在规定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利,使审计人员不受限制客观开展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任务,否则,会使审计报告失去了真实性和公平性。

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事,正确履行会计工作职能,公司持续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得到公正,公正的反映。提高会计信息的公平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确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通过合理应对适当的风险控制,强化员工意识,这将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会计知识和业务,履行会计师自己的职责。这样我国的金融企业才能致力于良性发展循环中去,有序规范经济秩序建设,从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更加茁壮健康、加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家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会计管理中风险防范作用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8,17:110-111.

[2]姚丽萍.浅议信息化背景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7,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