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长江路小学温广丽
一个故事引起的思考
有一个孩子,上课总是不带课本,只听老师讲课,考试成绩却比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好的多。老师和同学们觉得非常奇怪。
有一次,老师到这个孩子家里去家访,这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看姐姐的课本,在不知不觉中,他不仅学会了许多知识,而且学会了主动预习的习惯。他上学后,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一边看课本一边听老师讲课,还得把老师讲课的内容都记下来,而是抬着头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同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已经学过的内容。这样,一堂课听下来,老师讲的内容他就基本掌握了。回家再看一下课本,就完全掌握了内容。所以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正如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说:“预习的事项做完了,然后上课。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的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教师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事实上,预习是孩子对学习内容的初步学习,这当中必然会有正确的见解,也会有错误的见解,有全面的认识,也有片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能够在别人讲解的时候认真去听,发现自己的错误与片面性并及时纠正过来,就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预习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只有会预习的人,才能渐渐地培养起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孩子能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就能对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学习效率和听课效率。预习虽然是按书本上的内容进行,但是主要是通过自学来掌握关键内容、思考难点、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对思维的有效锻炼。有效的预习能够使孩子带着问题听课,对自己不懂的内容会特别注意,如果发现老师讲的和自己想的不一致,就会认真听老师讲解,直到弄懂为止。
我们学生的现状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外预习的习惯。我对我所教的六年级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发现:课堂外主动预习的学生占8%,偶尔预习的占12.7%,有79.3%的学生课后根本不预习。那么,应该怎样让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呢?首先想说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再把上语文课当做受罪的时间,因为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地思考和回答,如果自己的答案和老师比较接近,学生会很高兴,以后回答问题会更积极,同样要想回答的更好,就要更好的预习,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三种措施的尝试
如何优化课外预习,构建高效课堂?
一、巧妙结合学案,控制预习的内容
预习主要是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熟悉,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从而在课堂上高效地解决疑问。因此,预习的目的是了解这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新的知识点,需要巩固哪些学过的知识,通过这课能够延伸学习哪些内容,等等。学生在预习中该完成什么,要让学生知道。
应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非常好地落实了预习的有效性。巧妙利用学案,努力做到三种颜色的笔批阅学生的学案,是养成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合理分配时间,明确预习的要求
预习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应该根据学习计划中可以提供的实际时间来安排预习活动,而不能因为预习语文的时间太长而挤掉学习其他科目的时间。对于一时看不懂的问题,可以做个记号,留到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不需要将所有的问题都在预习中弄懂,那样,浪费的时间太多。允许有能力差异,不允许有态度差异: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一定确保准确规范完成。确因难度大的,可留在课堂上研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为了更快的养成习惯。
三、指导策略有方,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很多,主要可以采用阅读法与回顾法。
阅读法的具体做法是:预习开始时,首先从头到尾朗读或者默读一遍,对新内容进行简单的浏览,了解知识脉络和基本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确定基本内容、思路。然后再读一遍,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做批注、摘抄,使预习过的内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有利于听课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学生要手不离笔,随时勾画,看到预习过的课本,应该看到红红蓝蓝的笔迹,有不同的标记。如果哪位学生预习过的课本干干净净,找不着一个字,那么,可以说这位学生还没有学会预习。同时,作为语文学科,字词的学习离不开工具书。《新华字典》是小学生使用最多的工具书。要求学生多查字典,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但是有些学生没有查字典的习惯,不会的东西就等着老师的讲解,学的非常被动。老师指导学生预习时一定要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同时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思考,争取有一定的理解,减轻听课时的压力。最后把一时无法理解的地方记录在预习笔记上,留到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直到弄懂弄通。这种预习方法,不但对新知识进行了预习,而且还可以理出一条自己知识的水平线,看看自己能独立掌握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做一下比较,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如果错误,就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回顾法的具体做法是: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首先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然后在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在遗忘规律的作用下,学过的知识很可能记不清或者忘记了,这样会有新知识学习的障碍,如果缺乏一定的知识基础,对课堂上老师讲的新课就很难迅速理解,进而影响对后面知识的掌握,所以预习时要先回顾相关的就知识。当然,采取哪种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指导学生学习讨论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讨论是一种启迪思维的好方法,对于那些有一定的模糊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的问题,讨论是一剂健脑明目的良药。讨论还容易创设一种探索气氛,这种氛围的学生思维活跃,而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的撞击,好比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常常促成一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多参加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点反思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对老师讲课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老师可以有的放矢,详略得当的讲授,从而课堂教学也会变的流畅,老师讲起课来也轻松不少。一举两得的事,又何乐不为呢?本研究课题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笔者及相关研究人员要对课堂教学认真分析,及时的改进,不停的反馈改进。在研究过程中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虽然以课堂为基础,但不是全部,相对就是在课下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不是太多,学生的情况大部分来自课堂,这毕竟是不全面的,这对研究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我觉得对学生有效预习的研究不到位,还应该深入,我打算今后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探索。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优化课外预习,理想的高效课堂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