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亮甘肃省庄浪县良邑小学744699
摘要:通过解读鲁迅作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身上存在的三个矛盾,即乡土情节与现代意识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以便更好地认识鲁迅先生的思想。
关键词:鲁迅作品解析矛盾
一、乡土情节与现代意识的矛盾
鲁迅是一个乡土气息浓厚的现代作家,和众多的现代文学家一样,鲁迅有着留学的经历,这使他很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浸染。这一点,为先生的现代性提供了最强的力量来源。然而,他留学的国家是日本,当时的日本也是处在变革中的,封建习气浓厚,这造成了鲁迅现代性的异化。
鲁迅的小说、散文多与中国农村有关,《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和《故乡》等众多小说,无一不是描写农村风物,特别是《故乡》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虽然风景美丽,但是反映出的问题却让人深思。正如先生所讲:“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本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到底这条路是什么,具体往哪一个方向走,我想,先生也不知道,正是这不知道的痛苦让他一直思考下去。看鲁迅的文章,能欣赏到风景的美,还能看到隐在美下面的痛。这些问题,只有用现代性的思维来思考,才能清晰地剥离出来。然而现代文明的代表是商业文明,也就是城市文明,所以,用现代性的思维来思考商业文明下的社会问题,用现代性的文学来描写现代化的城市,才是一种正常的表现。鲁迅的现代性,是有乡土气息的现代性,这一点,正是不同于张爱玲的。
鲁迅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出于根源,二是出于无奈。他生自农村,农村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印在心中,无论何时都不会消磨掉,因而他在写文章特别是在写小说、散文的时候,自然地就会想起小时的生活,自然就会想起农村的人与事来。鲁迅改变不了自己的根源,因而,在写作上,不会像张爱玲、张恨水那样创作出反映城市生活的作品来。
第二个原因是无奈。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那个时候的人,骨子里有着落后的农业文化思想。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只是在形式上,在内核上都摆脱不了农业文明的影子,也就摆脱不了落后的影子。如果选择写城市,还不如选择写更为落后的农村,这样,能典型地反映出国民性的落后,找出落后的根源来。我认为,先生的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实出无奈。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反对传统文化,认为传统的文化是吃人的,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对西方文明的吸收过程中,鲁迅完成了对自己的塑造。鲁迅是继严复之后出现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大师,他的一切立场观点都是在比较中形成的,但他的文化比较中没有运用文化相对论为本土文化辩护的影子。鲁迅从不隐瞒自己认为西方文化胜过中国文化的观点,总是大力张扬西方文化而批判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随感录四十》中,他说:“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与其牺牲于瘟将军五道神,还不如牺牲于Apollo。”它是鲁迅在五四时期所作的毫不犹豫的文化选择。
与此同时,鲁迅又是一个受过很深的旧学教育的人,他有道家的清静孤傲,又有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他在努力摆脱传统,但又不得不借助于传统。鲁迅和那个时代一样,在有些事情上是很偏激的。五四运动的批判精神固然值得学习,但更应值得我们深思,那个时代,是不冷静的时代,五四运动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时代到来的同时,也代表着文化断层,鲁迅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小说《故事新编》,全写中国旧有之事,借旧瓶装新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让人觉出鲁迅先生的辛辣,它给人带来的艺术震撼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产生的效果。然而鲁迅先生在1925年对《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目时做的答复:“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鲁迅身上流着传统的血,却要极力地劝人们不要这血,这一矛盾正是那一时代矛盾的深刻体现。
三、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东方重感性,西文重理性,虽然东方的哲学也能切入问题的实质,然而在科学求证方面要弱于西方。鲁迅的思维方式虽然有理性的光芒,但更多的还是感性。作为一名怀抱医治世疾梦想的用笔来工作的医生,鲁迅是不合格的,他能诊断出各种各样的疾病,却拿不出更好的方法。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者之一,相比于卢梭、伏尔泰等人,鲁迅的专长是一个文学家。
鲁迅的思维方式的缺陷,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这种思维太过直观、注重体悟,不像西方纠缠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抽象思辩,老庄和海德格尔就是两种思维方式。西方智慧重视“与自然斗”,东方智慧重视“与人斗”。中西思维的这种不同特点,还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气质。中国哲学史上的三大流派儒道佛都强调内心的反省、体验与觉悟,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抽象性、概括性;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鲁迅的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在思维篇中从“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天上看见深渊”、“于无所希望中得救”等方面分析了鲁迅的辩证思维特征,又透视了鲁迅“多疑”、“尖刻”中的现代智慧。这些表现了鲁迅思维方式直观和体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