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六麻镇初级中学龙海勇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知识、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和合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将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由被动、“他主”型学习转化为主动、“自主”型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更要尊重、信任学生,“放手”、“放权”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他们在主体参与中体验学习的欢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1激发兴趣,启发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可以说,兴趣就是学生求知欲望的源泉,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任何教学、教育措施如果能焕发兴趣,就能解放儿童,解放他们的脑、手、嘴,促其“手脑并用”、能言善道,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价值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1.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设置悬念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初二“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这一内容中,教师出其不意地问同学“假如有一天回家的路上你遇到了一个持刀歹徒欲对你实施抢劫,而你却孤身一人,这时该怎么办?”学生听后有的说:“我向其他人求教。”有的说:“我与他拼了。”……其中有一位同学说:“我人小斗不过他,我就逃跑。”同学听了他的回答以后大笑了起来。教师再讲:“确实,我们现在人还小,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要讲究方法。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到底该采取哪些方法?这位同学所说的‘逃跑’是不是方法之一?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1.2巧妙设问,激发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特殊的认知过程。科学而巧妙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如在讲到“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问题时,教师提问:“现在种粮是否有钱可赚?”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此问题有认识但不深,这时教师巧妙设问:“现在市场上的粮价是多少?水稻的亩产是多少?种粮需要的成本有多少?如种子、化肥、农药、电费等?每亩的上交款和农业税是多少?投入的劳力是多少?尤其是粮食市场放开后对农民的影响是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种粮在某种意义上是亏本的。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做到稳产高产呢?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结论:首先,确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其次,通过规模经营。最后,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通过巧妙的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激励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l.3接触社会,提高兴趣。政治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强,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必须进行实践,直接地、感性地从社会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亲切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自由地进行知识建构。如在讲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课题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去本镇的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参观调查。学生深入工厂调查后发现有的企业因为没有把握市场行情,生产出来的产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积压,企业经营不景气,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所以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观察力、分析力、探索力得到了提高,认知觉悟、情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升华。
2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政治课理论性很强,如果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就难以参与教学。因此,教师要善于安排特定的情境,提供感悟的契机,创造愉快的气氛,激发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内在的需要,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2.l运用乡土材料,增强参与意识。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凭自己的知识去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忽视对学生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乡土材料由于发生在本乡本土,有的为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在时空上贴近学生,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联。因此,教学中适时地利用乡土材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求知欲,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活例,从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2拓宽思维空间,享受参与乐趣。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求教师必须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如初三第一课学习了生产关系的定义和内容,第二课学完后,我就问同学:“你能从第一课和第二课中找出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吗?”学生一听马上抢着回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内容。至此,学生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以为肯定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他们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了。此时我却说:“难道就这些?请大家再动动脑筋,我们来一场比赛如何?”同学们的表情一下子由轻松变得紧张起来。他们调动了所有感官,有的翻书查阅,有的深思……一会儿,他们又再次激动起来,而且积极性远远超过了上一次,最后归纳出:私有制、阶级、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等。如果这些内容由老师归纳后“灌”给学生,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索然无味,也就失去教学的意义;而由学生自己挖掘的知识,不仅使他们能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感到知识的得来“辛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情境充满着激情和乐趣,正是学习兴趣的支柱,也是教学生命力的所在。
2.3发挥电教优势,提升参与意境。由于政治课教材中的大量概念、原理比较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就显得很枯燥,同时也由于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缺乏感性认识,使教师的讲解在学生中缺乏可信度,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有文、有声、有色”的优势,为政治课教学开创了全新的意境,提升了政治课教学中的技术、信息、思维的现代科技含量,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加深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资本家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这一内容时,我找来了卓别林主演的喜剧《摩登时代》,经过剪辑加工,制作成约5分钟时间的“工厂生产流水线”录像。上课伊始,我告诉同学们:“资本家怎样才能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呢?请带着这个问题看下面这段录像。”……随着剧情的深入和喜剧大师的杰出表演,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在他们欢快与辛酸的笑声中,我适时地抓住兴奋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在这种劳动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仿佛没有延长,但剥削程度是否减轻?为什么这种剥削方式当时成为一种‘摩登’方式?”同学们一时陷入深思,继而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早期大多采取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后来主要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相比之下,后者的剥削手段更残酷,更具有隐蔽性,所以被多数资本家采用。
3积极评价,促进参与
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距,而是要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不同学生进行积极和适度的激励性评价,既保护和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赢得了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从而使教学“共振”、师生“共鸣”,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参与教学,促进有效学习。
3.1重在鼓励,旨在参与。教学评价要把握评价的恰当性,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是必须纠正的;要注重评价的层次性,教师善于捕捉、分析、运用反馈信息,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使评价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要采用评价的多样性,综合运用鼓励的言语、眼神、微笑,机会的提供、成绩的展示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有成功感;要利用评价的多功能性,既进行学习指导,又注重思维启发,既注重师生心理沟通,又注重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民主教学氛围:要坚持评价的参与性,鼓励、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怎样发现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看待自己。
3.2建立档案,促进参与。教学活动中的每一次成功参与,都会激励学生不断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参与教学并多次追求成功的条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尝试着将学生的活动参与建成“档案”。具体做法:首先,发放“优质提问卡”,激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搜集“优质问题”,将学生的有价值的提问进行搜集;最后,评定“参与之星”,与课堂反馈相结合,及时发现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积极分子。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卡耐基曾说过:“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如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合作探究等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对象的自我建构。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其教学效果也远远胜于教师的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