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解读

晁岩梅

◎晁岩梅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民族中学,青海同德县8132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184-01

摘要:所谓课程应理解为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师准备的材料、教学环境等因素的组合,这就决定了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个班级就应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教学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使学生能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要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语文教学;解读

新课程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需要教师付出行动。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教师的努力,展现给世人的是全新的语文教学。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教学不是让我们的学生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让学生捧出一个个璀璨绚丽的人生;教学不再是培养会考试、会答卷、得高分的得意门生,而是塑造一个个主动、富有个性、具有创造精神的社会人;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讲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一、转变角色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再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这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角度、文化积累等方面体验和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共同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是个学习者。过去,教师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虽然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但要看到,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我们试想,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可能无止境的给予。在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的新课程教学中,在知识与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在鼓励探究发现的氛围中,学科型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式呢?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成为学习者,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中的行为,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都有表达的权利,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引导者。教师需要引导、激励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导演自己的人生。教学中,“导”要因势利导,教师要多一点启发引导,多一点参与激励,多一点多元思维……“导”要有法可导,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空间中引导;“导”还要依对象而导,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而导。“导”只是手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才是目的。总之,教师转变角色应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适应全新的语文教学。

二、转变观念

新课程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一刀切”“整齐划一”等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奠定坚实基础。转变教学观,首先是教学思想上的转变。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在努力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只有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转变教学观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观念。要注意到: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还应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人格完善的过程、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应当使学生的知识信息得到增长,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得到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重视。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及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三、发展理论

从调研情况看,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其他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一维”的,这些老师面对知识很少的一些课文,他就不会处理,有些甚至简单的敷衍了事。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这种情况尤其严重。还有一种情况刚好相反,过于夸大情感、价值观等目标,把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和具体的课堂目标混为一体,为了在课堂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材处理中只要有能够进行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就牢牢抓住、有意夸大、故作宣教,结果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使教学脱离重点,完不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课程今后发展的走向,更关系到一代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所以,在新课程教学实施后,作为教研人员,立即投入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调查和研讨中,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一项工作。因此,就学科而言,新课程的推进、新理念的落实主要看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情况,特别是看课堂教学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的呈现方式与力度。因此,把新课程课堂中呈现出来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调查内容是必需的。同时,新课程的理论还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得以验证、完善、丰富和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帮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把握正确方向。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程更强调教学的开放性,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可以围绕这一思想来开展多种模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开设一些公开展示课,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另一方面,教师更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教学风格、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本地教学资源的分布,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教出自己的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加处理就拿别人的东西来进行教学,只会使我们的教学处于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