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的批改,传统的方法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教师疲于奔命,没有更多的时间搞研究创新;而有些学生对教师倾注心血的行行批语连看都不看,详批详改的作文对有些学生受益甚微。《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地参与作文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批改才是高效的、智慧的、灵动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在作文批改教学中,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也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根据课改精神,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评、互改”的批改方式,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作文批改教学实践中去。
我一般把作文讲评课设计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里,教师不仅要将评改作文的要求、程序、方法详细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评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选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文,运用修改符号进行详批,之后将详批过的样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品析,教师就作文批改的有关知识作必要的讲解。在样文示范、品析、讲解的基础上,老师把学生作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并在各作文评改小组中交流意见,做出评改建议。
在第二课时中,我先从各“作文评改小组”中选出一篇习作展示给大家,看评改的要求是否达到(卷面是否整洁,格式是否正确,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病句);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看文章的结构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看文章的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词汇是否丰富形象,情感是否真挚,句式是否多样,修辞是否新颖,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等等。接下来让学生反思自改,教师把学生各自的习作发回手中,由本人在充分吸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合理意见后,反复斟酌,认真修改,最后定稿。在评改展示、反思自改基础上,我让同学们推荐出两三篇佳作,通过诵读的形式让大家分享。在作文讲评课最后,我要求每位同学课后根据作文互改和自评情况,总结出几点对于写作的看法,在下一节课进行交流。
俗话说,“佳作不厌百回改”,一篇好的作文往往不全是由教师改好的,而是由学生自己用浓厚的兴趣、负责任的态度和一定的才能改成功的。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既减少了教师的无用功,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教会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作文的能力,把批改、讲评作文的这一“世袭”领地转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修改作文的真谛,真正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