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相关知识专题复习》整合知识教学有感
黄悦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中学215128
摘要:如何在高三教学课少的情况下开展生物复习,是每一位教师的面临的问题,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开展知识点的复习与习题练习,首先要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将相关知识进行串联,整合复习,让学生做到知识不零散、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是高三复习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酵母菌细胞呼吸整合教学综合复习知识点串联
一、教学设计方法的提出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面临着课时少、进度紧的问题,如果单纯地按照章节来复习三本必修课本及两本选修课本的话,一是知识点显得零散,二是学生记忆琐碎化,无法在他们的记忆中形成完整的概念,没有概念就会显得学科很空洞很苍白无力,没有活性。所以我们在开设复习课时,笔者尝试进行一些专题性的复习,将五册书中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常见的整合复习内容有例如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的生长历程——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分化、衰老、凋亡;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复习——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合成(转录与翻译)、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也有范围比较广的知识点综合复习,例如DNA的结构与基因工程的综合复习专题。
基于在高中阶段常用酵母菌作为实验的材料,研究的主体,本次笔者尝试开设了《酵母菌相关知识专题复习》来挑战传统的章节复习,感触深刻,反思很多,在此与大家交流。
二、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得与失
“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了备课的重要性,即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设计中,知识点的综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也是许多老师不愿意整合教学内容的原因,一个专题的设计,囊括了很多的内容,要将琐碎的知识串联在一起,需要一条鲜明的主线,主线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在对酵母菌知识点归纳时,我设想把果酒的制作作为主线,穿插酵母菌结构、制作的原理、提高果酒产量可以对酵母菌进行什么方法的改进等等零碎知识。
本课题我在设计的时候分为五个考点,即:1.酵母菌的结构;2.酵母菌的应用(果酒的制作);3.果酒制作的原理(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4.提高酵母细胞利用率的方法(固定化酵母细胞);5.探究酵母细胞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中,本专题的教学重难点是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探究酵母细胞种群数量的变化两大实验,在高考考纲中的等级较高。设想的教学设计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后,笔者分析了一些“得”与“失”:
分析“得”: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我能够感受到构建知识体系的不易,一张完整概念图的展示是本专题最重要的出发点,有了概念图,学生就能明确酵母菌在我们高中阶段参与了哪些知识,对酵母菌也有了初步的回忆。所以在本堂课的开始就利用概念图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有关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随后设计的主线是酵母菌酿酒的过程,通过比较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区别引出两者的代谢区别: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而醋酸菌是严格好氧的微生物,利用这样的特性进行果酒制作和果醋制作。再从兼性厌氧的呼吸方式来引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即考点三: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在复习该知识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己复习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过程,包括每一阶段的场所、物质变化以及能量变化,然后在学案上的线粒体结构图上画出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的反应物、产物。在学生画图时,最关键的是要找准位置,也就是每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这个小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师最后起的作用是总结归纳,指出易错点及关键点。
分析“失”:1.在设计课程中总也找不到一个过渡来自然过渡到第五个考点,即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课后反思,能否利用一道高考或者模拟题来过渡?2.一堂课要讲完这所有的内容其实是比较困难的,这是我预设到的,至少需要两课时,那么第一课时究竟上完哪一部分最合适?因为时间原因笔者只上完了影响细胞呼吸方式的第一个外界因素:氧气浓度,而且由于时间关系,后面显得非常的急促,重难点的突破上也有点草率,连最后一个结尾的总结性话语都无法呈现,这也是作为一堂公开课的不足之处。3.因为是高考,在学案选择试题的过程中需要精挑细选,又要满足大部分同学基础的知识巩固,也要有能力提升的试题呈现,对于本次学案所选试题有些不够深层次,都是浅层次的基础概念题,这就影响了作为高考复习专题的有效性。4.对某一个知识点需要再细化,达到对知识点加深记忆。
三、整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点尽管以章节形式呈现,但是也是为了在新授课的时候给予学生递进学习的帮助,知识有时候也会分散在各本书中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如果还是以章节形式复习的话会给学生造成知识零散,难以形成完整知识结构,认识的过程就会显得没有头绪。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思考将五本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但也不一定把所有内容进行整合,可以将高考考纲中的C级要求点进行整合与扩充。因为我们课时紧,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会比较高,所以选题要精挑。一个试题中尽量要包含众多考点,或者突出重点,才能对学生起到点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