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学科内容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适时学科内容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张文兴

张文兴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中学331409

摘要:国家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注重学科渗透。学科渗透又分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同一学科不同层次的渗透。笔者从实践教学分析了不同的渗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科渗透学生学习兴趣

一、学科与学科间的教学渗透

在阅读初中语文、地理课文时发现其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引用,能使物理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广受学生喜爱。

学生对单纯的物理理论分析通常不感兴趣,往往是被动接受,而引入一段趣味的语文内容,让学生去分析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学生却能畅所欲言,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引用初中语文课本《卖油翁》,先摘录文段如下:

陈康肃善射,其发矢十中八九……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复其口,徐以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

这是学生熟悉的文段,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问答:陈康肃与卖油翁能达到如此高超的业务技巧,他们各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学生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认真思考,有不少学生分析得很全面,认为陈康肃射箭达到如此高超技巧,运用了三个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光的直线传播(眼睛、箭、靶心在同一直线上);二是力可以改变物理的形状(弓弯曲);三是能量转化(由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卖油翁能使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也运用了三个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眼睛、沥点、孔心在同一直线上);二是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油竖直滴下去的);三是运用了液体分子的引力。这样活跃了课堂,培养了兴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同一学科不同层次的渗透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初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会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领会方法重在潜移默化和渗透,切不可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

1.理想化思想方法。如初中物理第1册第9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中,伽利略的理想化思想: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理想化思想是研究物理的必要,也是学习物理最重要方法的之一。从初中开始的“不计摩擦”思想就训练了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中排除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干扰的能力。

2.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如初中物理第2册第1章第1节“动能和势能”的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当一个物理量(如动能)的变化受两个以上的因素影响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先保持其中一个因素不变(如质量不变),单独研究另一个因素对它的影响,再保持第二个因素不变(如速度不变),单独研究第1个因素对它的影响,最后将其综合起来,即可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逻辑思维。①运用形象思维。如用小磁针和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性质,用右手螺旋定则、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描述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供判断某种物理量方向的方法,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②运用聚合思维。如科学家从自然力、人力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中概括出力的概念,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③运用类比思维。如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用“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比“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磁波与水波进行类比;见到牙膏皮做成空心可飘浮于水面,联想到用钢铁制造轮船、潜艇与沉浮等等。比拟方法符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④运用逆向思维。如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利用磁场能否获得电流;电流通过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反过来磁体通过磁场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等等。

4.微观统计平均.如热学中的状态参量和各种热现象具有统计平均的意义,当大量分子处于无序运动状态时,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特性——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压强等等。

5.数学方法。如简明的数学公式准确地代替冗长的文字表达,即数学语言,再如用比值定义物理量、作图法、图象法等。

6.寻求守恒量。如力学中的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热学中能的转化和守恒;电磁学中的电荷守恒,纯电阻电路中的电功等于电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反映了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规律等等。

7.科学抽象方法。如运用力线方法形象地表示磁场,在空间里描绘出磁感线,从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就能够大致了解磁场的整体面貌,应用磁感线的基本属性及有关定理还可以比较简便地处理某些电磁学问题。还有如等效法:借助等效电阻、等效电路简化电路,便于解题等等方法。

三、结束语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注重学科问题的渗透,加强人文精神,让物理知识贴近生活,使学生获得对物理更加本质的认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