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郑晓玲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郑晓玲

【中图分类号】G430.1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65-02

市质检刚过,来“知心室”咨询的高三学生就多了起来,其中不乏优秀生。优秀生虽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应试方面准备得很充分,但在心理上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极易影响他们的高考发挥。

一、优秀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有成绩却没有成就感。

一些优秀生由于过分注重分数,他们的自我评价体系具有以“分数为主要参考依据”的特点。这种分数中心主义造成很多优秀学生,在希望自己学业成绩超过他人的同时担心自己被他人超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引起了持续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体验,典型表现是:为了得高分而学习,把名次的高低看作自己成功与失败的标志,一旦无法得到高分时,他们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予以全盘否定。

一位学业出色的男生,在咨询中告诉我,如果成绩没有达到自己制订的目标,即使自己的年级排名没有变动,他也开心不起来。在外人看来他学习很轻松,生活很安逸,甚至有时有一点狂,可其实他心里从来就没有为自己取得的成绩高兴过。他觉得没给自己太大压力,也没对自己提很高的要求,可一旦成绩不理想,却又往往陷入情绪低潮。

一位寄宿的女生跟我说,每次取得别人眼中的好成绩时(如年级第一),她都没有开心过,体会到更多的是压力。每次,她都会告诫自己:如果我不努力,下次就会被赶上。她就是在这样的重压之下走到了高三,身心俱疲。

(二)追求完美却关注消极面。

一些优秀学生对自身要求很高,希望自己的成绩始终保持稳中有升,但在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上,往往更容易关注不足和弱点,而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却视而不见。一位成绩一贯优秀的女生,因为市质检英语没考好,就说:“过去学习成绩似乎都是假的,这一次在我的强项上都出现失误了,我不愿接受,我害怕接下去会越来越糟,如果这种情形出现在高考我就完了。”

(三)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

一方面,这些优秀学生过于追求完美的特征使得他们总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关注消极面的特点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不自信,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被同学误解为高傲,使自己很不轻松,从而影响了高考复习。

一位学业不错的男生,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在交往中格外谨慎,总是担心“我的表现是不是不尽如人意、言谈是不是得当?如果我考得太好,会不会受到同学排挤和陷害?”

(四)自我中心意识突出。

一些优秀学生对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现象不能接受,不是抱怨周围同学素质低,就是埋怨环境设施不如人意。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对别人要求苛刻,不能容忍与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不一致的人和观念,因而容易在学习、生活中与人产生摩擦。在与同学产生摩擦后往往一味抱怨别人,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例如有一位成绩不错的毕业班男生,每天学习到深夜回宿舍,打扰了舍友的正常休息,舍友多次要求他回宿舍不要弄出太大声响,他却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受到舍友们的孤立。在咨询过程中他一再地向我强调他的委屈,认为舍友们都在虚度青春,不努力学习,他们太不理解自己,故意孤立他,使他很难专心复习。他希望老师可以为他单独安排一间宿舍,以保证他正常的学习。

(五)害怕挫折,心理负担重。

一些优秀学生还表现出平时成绩很高,可一考就倒的状况,对考试、失败异常敏感,为保持“优秀”的评价而紧张焦虑,持续的不良情绪转化成了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失眠、胃痛等。

家长与老师对优秀生表现出较高的期望,适度的期望有利于发挥,当期望过高,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就容易导致学业焦虑。另外,优秀生学习勤奋努力,他们对自我要求高,害怕没考好,自己的努力就白费了。

有位来询的学生对我说,他不能失败。他的家庭经济困难,如果学习再平庸,他就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想到父母那么辛苦地供他读书,如果他不能考出一个光耀的成绩,觉得很对不起父母,因此在学习上他一刻也不敢放松,学得很辛苦。

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有着很强的“隐蔽性”。同时,因为他们太“优秀”了,再加上他们的问题往往又都处在家长、老师的“教育盲点”上,他们的这些缺陷往往不仅他们自己意识不到,就是教师也未必看得真切,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优秀生”的标签不可能在他们脸上贴一辈子,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社会竞争是无情的,社会这个大舞台马上就会使他们自身的缺陷暴露无遗,并让他们为之而付出沉痛的代价。

二、优秀生的辅导对策

(一)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看待考试成绩。

在咨询中我发现,优秀生产生心理困扰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悦纳自我。他们缺乏对自我正确的认识,而是以超越别人作为自我发展的评判标准。这样,他们看到的尽是别人的优点,自己的缺点,无法看到自己的进步,无法从自己的“成就”中获得快乐。

教师应引导优秀生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和考试成绩。启发学生认识到,一时的学业挫折,未必是一件坏事情,它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的不足,将外界的压力化为对自我的激励。引导他们改变认识问题的方法,不把与同学相比作为衡量自我的唯一标准,而是学会多与自己比,与自己的过去比,悦纳自我,不断地提高自己。

(二)鼓励他们自我暗示,积极地进行自我对话。

有些优秀学生所使用的自我对话是消极的,自我批判和自我毁灭的。如考试成绩不如意时,“我被别人看不起了”“糟糕透了”,“我无脸见人了”。应引导他们开展积极的内在的对话。例如:当他们取得成绩受到他人的夸奖时,让他们给自己一些小奖励,同时提醒自己不能放松;当家长社会给自己巨大的压力而感到无所适从时,可以稍按轻重缓急给这些事排排序:“一步一步去做”,“一件一件去做”;当忧虑后果极端不利时,可以问自己:“你真正失去的到底是什么?”,“最糟糕的后果是什么?”;当遭到挫折或他人对自己不利的评价时,可以对自己说:“他的评价也许不是对的”,“我已经做到最好的自己了”。总的来说,应本着以下几个原则:

1、引导学生变注重结果为注重过程。

引导他们立足根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认识到重要的不是结果,而在于过程,“重在参与”。因此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更高更深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追求生活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变高期望为适度期望。

教育他们改变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我,必须放弃“完人”“超人”的念头,对自己不苛求,不作过高的期望。不做自己所不能及的事,多一点平常心也不必对自己偶尔的一些细小过错而耿耿于怀。

3、变追求完美为扬长避短。

指导学生以“真实的我”的面目出现,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他们既能接纳自己的长处与发展潜力,也能接纳自己的缺陷,不完善与“有限制”,欣赏“我就是这个样子”。同时,多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同学,允许他人与自己有不同。

(三)帮助他们建立人际关系,和谐地与人交往。

良好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才能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保持满意的、愉快的心境,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教师与优秀学生也应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对他们的夸赞应有适度,也不应仅关注他们的成绩。过多过高的夸赞在某种程度增加了优秀的心理压力。优秀生在学校总是与荣誉有缘,习惯了别人的夸赞,所以一旦遇到挫折或处于被遗忘的状况就难以承受。

此外,家庭社会对优秀生也要适当降低期望值。优秀学生的心理困扰与家长不无关系,有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常常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比较;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些失误,家长就会责问他们怎么会事,而不是从心理上给予鼓励,这就给本就十分要强的优秀生增加了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切合子女的实际情况为子女制订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有位高三学生在咨询中告诉我,父母对他期望很高。母亲常提醒他要劳逸结合,可当他看一会儿课外杂志时,母亲又喋喋不休地指责他浪费时间。母亲这种矛盾的态度引起了他对自我的极度敏感,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一旦出现学业挫折,他便表现除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外,优秀学生的心理困扰很大程度上与他个人成长经历和个性有关,所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建议并鼓励优秀学生如果在心理上遇到了“心结”及时自己最信任的人倾诉,以取得他人的帮助。如果觉得倾诉无法解决问题时,及时向心理咨询室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