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宏丽
【摘要】:百行孝为先,孝是做人之本。孝德文化演绎到现在,已经有了全新的内容,秉承民族传统美德,并为现代孝德理念注入新鲜血液。然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对家庭伦理的原有结构有很大的冲击。在学生中应该开展孝心教育
【关键词】:孝是做人之根本对孝德要破旧立新学生有爱心,必先有孝心
古人说:孝者,德之基,人格之始也。善事父母为孝,事父母非限于养,更在于敬,只养不敬,则与养犬马何异?故孝在于内心,尽心竭力事父母于欢愉即达孝之境界。中华民族是个尚孝的民族,且把“孝”置于各种优良品行的首位,即“百行孝为先”。孔子认为品格高尚且有爱心者,极为注重端正自己做人的根本,而孝则是做人的根本之一。
中华民族的孝德文化源远流长,“孝道”的内涵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几经大浪淘沙,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演绎到当今时代,已经有了全新内容。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产业的泱泱大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不发达,国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加上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使中国古代孝德文化的内涵有着极大的局限性,而且含有某些消极、愚昧思想的成份,严重地侵蚀损害着国民的心灵健康并延续影响到子孙后代。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孝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变。愚孝意识日渐消除,文明科学的孝德理念渐入人心。现代的孝德内涵除了在物质上孝敬父母及师长外,更多的是注重精神上的满足,由此长幼辈之间心灵交流充分,感情融洽,能够同享天伦之乐。
然而,这仅仅是规范现代孝德理念的一厢情愿,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冲击了家庭伦理的原有结构,冲淡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由此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长幼辈对于接受新生事物和转变旧思想观念的程度不同,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上两代人之间也会存在“代沟”问题。因此,现代人的孝德理念面临着如何摒弃愚孝思想,秉承民族传统美德,并为现代孝德理念注入新鲜血液的挑战。
我们要以传统的孝道美德为基石,努力探索和发掘符合现代人的孝德理念,剔除有悖伦理的愚昧孝道,传承和弘扬符合现代人道德规范的传统孝道美德,并在此基础上吐故纳新,拓展和创立更多、更新、更完美的孝德。这就是我们需要努力探索和研究的关于现代孝德的主题。在整个孝德文化范畴中,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改变人们千百年来固化的愚孝意识是关键。在传统孝德文化中大多数的孝道故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符合现代伦理的标准,成为组成现代孝德文化的基本元素。例如:汉文帝“亲尝汤药”、大书法家黄庭坚“涤亲溺器”、董永“卖身葬父”、小黄香“扇枕温衾”,以及“子路负米”、“弃官寻母”、“怀桔遗亲”、“鹿乳奉亲”、“拾椹供母”、“乳姑不怠”、“行佣供母”等等孝德故事,讲述的都是子女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先父母之忧而忧,后父母之乐而乐的孝行故事。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他们的责任。然而现在我们面临的是独生子女时代,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唯我独尊、只知享受不知回报,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在学生中开展孝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充分挖掘历史上的孝德故事,对学生细细点拨,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由孝敬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操。
我们经常会感叹,现在的学生缺乏爱心,要培养学生具有一颗爱心,就要从孝心开始,因为只有首先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然后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爱自己的亲人扩展到爱老师、爱同学、爱集体、爱自然、爱民族、爱国家。学校的孝心教育活动不一定轰轰烈烈,是和风细雨式的,是经常性的。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让学生共同探讨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如在学生的座谈会上,让学生畅谈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让学生能准确的说出父母的年龄、生肖和生日,在父母生日那一天,鼓励孩子对他们表示祝贺。回到家中,经常主动地与父母进行交流和汇报,经常关心父母的健康状况和精神上的烦恼,遇到父母的批评,能冷静地思考其中的道理,在节假日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陪他们聊天,或干点力所能及的事等等,培养学生的回报之心。在主题班会的研讨活动中,开展以“孝敬”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新年来临之即,开展“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等。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孔子到当今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嬗变,并没有改变“孝”的基本内涵,只是在此基础上剔除了愚孝等糟粕,吸纳了现代文明的孝德理念。孝敬父母是做人的起码道德,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这在当代法律中已有明确规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河北定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