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

刘毅

刘毅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疗效显著。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73-0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全身代谢减低综合症,因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引起,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甲减根据病发部位可分为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症、原发性甲减及中枢性甲减三大类[1]。临床上,我国甲减患病率约为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约为1:5~1:10[2],亚临床类型的患病率约为0.91%~6.05%,6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可高达20%[3]。目前主要以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方法为主,但其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给临床工作者和患者均带来了困扰。中医辨证治疗同时配合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甲减的疗效由于单纯使用西药或单纯使用中药治疗的效果,且避免了仅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所致的实验室指标与临床症状改善不同步的现象[4]。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温阳健脾联合小剂量甲状腺激素的方法对68例甲减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68例甲减患者,均经中、西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其中男18例,女80例,年龄25~55岁,病程1个月~10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对照组34例,男8例,女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考《实用内科学》中甲减的诊断标准[5]。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符合各证型的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

⑴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重症感染的患者;⑵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⑶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⑷对本研究中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及不能按规定用药的患者。

1.4方法

1.4.1治疗组

1.4.1.1西医治疗在调整饮食结构,调畅情志,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等治疗基础上,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25~150ug,口服,每日一次,疗程8周。

1.4.1.2中医治疗采用中医辨证法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辨证治疗:⑴脾肾阳虚型,此类患者主要症状为畏寒肢冷、倦怠嗜睡、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部及四肢水肿、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皮肤粗糙、纳差、腹胀、泄泻、舌淡、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迟或沉细。以温补脾肾为治疗准则,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其中制附子6g,党参及白术各15g,干姜、茯苓、菟丝子和杜仲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8周。⑵心肾阳虚型,此类患者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心胸憋闷疼痛、神倦嗜卧、畏寒肢冷、腰背酸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或结代。以补肾益气、温通心阳为治疗准则,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方药:制附子6g,桂枝及杜仲各15g,炙甘草、茯苓、柏子仁及党参各10g,生龙骨及生牡蛎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8周。⑶阴阳两虚型,此类患者主要症状为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腰膝酸软,自汗或盗汗,大便溏,小便黄赤,舌淡有齿痕,脉沉细。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治疗准则,采用左归丸加减治疗,方药:熟地25g,枸杞及山药各12g,山茱萸、淫羊藿及牛膝各15g,菟丝子、生龙骨及生牡蛎各10g,鹿角胶6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8周。

1.4.2对照组单纯采用上述西医治疗方法。

1.5疗效观察

1.5.1安全性观察指标分别与治疗前后对患者基础体格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进行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有无不适感觉。

1.5.2治疗效果评价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变化。

1.5.3中医疗效标准[6]⑴痊愈为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并大于或等于90%为;⑵显效为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75%;⑶有效为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大于或等于30%;⑷无效为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讨论

中医学中甲减为“虚劳”、“水肿”、“五迟”范畴,患者主要为阳虚之象,病位主要为脾肾。肾乃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甲减患者由于长期缺碘,并需服用大剂量的抗甲状腺激素类药物以及过量使用碘131,甚至甲状腺手术等均能损伤甲状腺组织,使中气耗伤,脾阳受损,从而累及心肾之阳,宗气、元气亏虚。甲减患病初期主要以肾阳虚为主,逐渐出现脾肾阳虚、心肾阳虚、瘀血阻闭、痰浊内蕴等多种证型,临床症状为面色苍白或萎黄、表情淡漠、神疲无力、形寒肢冷、头晕、嗜睡、浮肿、纳差、腹胀等,女性会月经紊乱,部分患者还有贫血症状。中医认为肾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动之根,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阳皆取自于肾阳,只有肾阳足才能发挥功能,如果肾阳衰微,则会出现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头目眩晕,精神萎靡,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脾主运化,与胃共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煦,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所以治疗以扶正为主,温肾助阳、益气健脾为基本原则。研究显示温补肾阳之药可纠正甲减动物模型的低体温和慢心率[7],也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低下状态[8]。本文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减的优势,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整阴阳、脏腑功能,本病的辨证治疗过程中主要温补肾阳,加入温补肾阳之药,对患者黏液性水肿、畏寒肢冷等症状改善明显,且显著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褚晓秋,刘超.2012年ATA/AACE《成人甲减的诊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6):6a1-6a4.

[2]蒋艳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3例误诊或漏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7):24-25.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68.

[4]王秋虹,魏军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证治研究述评[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1005-1007.

[5]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31-1037.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7-168.

[7]徐敏,邓响潮,张晓晖,等.温肾助阳方药对甲低阳虚模型体温和心率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47-249.

[8]金国琴,赵伟康,徐品初,等.补肾药延续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退化[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8,5(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