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彭翠捧

彭翠捧(藁城市南朋学校)

摘要:管理,在某种程度是办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企业界许多成功管理模式逐渐被引入学校管理中,并催生了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模式。下面笔者就学校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新形势学校管理模式探索

0引言

管理,在某种程度是办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企业界许多成功管理模式逐渐被引入学校管理中,并催生了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模式。下面笔者就学校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新形势下学校文化的管理

学校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借鉴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但是学校文化管理更是它自身内在文化因素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学校文化管理实践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1.1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往往把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混同起来,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文化,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不是同一个概念,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个整体概念,包括校园文化及与学校有关的社区子文化等。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而要追求更深层面的文化建设。

1.2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是学校的主体文化。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也是学校文化的体现者。长期以来,学校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始终存在着一种钟摆现象,或是强调教师的作用,或是强调学生的作用,把两者对立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发挥着各自的主体作用。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以至否定另一方面的作用。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只有正确认识他们各自的作用,协调两方面的关系,学校教育才能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1.3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是当代文化发展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民族差别、家庭背景的差别等,带来学生之间极大的差异性,如今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两方面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伤害,造成教育不和谐、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四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之后,校长任期年限大大缩短。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校在办学与管理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为了追求学校工作的短期效应和教育业绩,往往是一任校长一个规划,一任校长一个策略,推翻前任校长的理念与做法,标新立异、另搞一套。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认识与处理学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存在着继承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2新形势下教师教学的管理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在新课程理念冲击下,学校必须改变已有的管理理念,来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管理。

2.1抓好校本培训,让教师走上名师成长之路。人是世间最宝贵的资源。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与人有密切的关系。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学校应该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常规工作中,促进校本培进一步规范训化、制度化,并要在培训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可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优质课观摩、课件制作培训等形式,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使一线教师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对教师教学管理的目的。

2.2开发校本教材,让教师尝试专家探索之趣。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让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在学生身上扎根。在具体操作实施当中,要遵循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在教学思想上,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确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3推行校本教研,让教师体验教学相长之乐。加强备课组的课题研究,努力把备课组建设成为备课的智囊团,出经验的主渠道。备课组的课题研究不是要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做专门的宏大理论研究,而是从新课程的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提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新形势下学校后勤事务管理

学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体事务管理上,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领导要重视。首先应重视对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选派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其次,应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学校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围,这些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只有充分关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要重视增强后勤群体的凝聚力,这是实现优质服务职能的必要条件。

3.2要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素质。要针对后勤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如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后勤职工外出参观学习,利用报刊橱窗进行有关方面的宣传,进行有关法律、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讲座,既提高文化素质,又达到教育的目的。

3.3要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职工对总务处负责,总务处对学校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奖优罚懒,保证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后勤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所有的职工都对自己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达到优质服务。

3.4要增强“一体化”服务意识。每个职工必须增强“一体化”服务意识,以整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服从全局,否则会“一步走错,全盘皆输”。而后勤职工要增强“一体化”服务意识就必须不断树立信心实现自我加压,在工作中做到八个字:主动、热情、耐心、周到,这是服务艺术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校后勤管理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