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半岛学校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智能手机进入了千家万户,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但是,由于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其身心健康也随之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将分析沉迷智能手机对小学生造成的危害,找出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智能手机;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6-080-02
一、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拥有手机的小学生人数明显增加,据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未成年人中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到73.1%,其中小学生群体有自己手机的占比高达到64.2%,较之过去十年有着显著提升。在《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中,“放松休息”在未成年人上网目的中位列榜首;在未成年人主要使用的网络功能中,网络音乐和QQ聊天位列前二。从上述两项排行可以看出,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最主要的目的是休闲娱乐,手机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聊天都在其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据了解,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家长制定的一些学习计划,学生会要求以“玩手机”作为奖励;在休息日和寒暑假中,如果家长不加以监督、劝阻,小学生会整天盯着手机玩游戏、看电视剧或者和网友聊天;在学校里,小学生趁教师不注意偷偷玩手机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综上所述,智能手机已经逐渐渗入进了小学生的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威胁,家长和老师必须加以教育、引导。
二、小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危害
(一)危害小学生身体健康
小学生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期,长时间低头盯着手机屏幕,会使颈部肌肉发生筋挛、颈椎小关节发生退变,增加了颈椎疾病的患病几率。此外,近年来儿童近视率的快速增长也与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有着密切关系,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中含有蓝光,会对视网膜组织造成伤害,长时间注视手机屏幕,眨眼频率减少,就会导致眼干、眼涩、眼疲劳的症状,最终会造成儿童近视。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容易让信息的收集变得十分简单,在这种便利条件之下,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小学生会变得懒于思考、学习,长此以往,大脑的记忆、思考功能都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运用,左右脑的平衡发展遭到了破坏,出现左脑使用过度,而右脑利用率太低的情况,长此以往会使右脑退化,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
(二)危害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会把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逐渐减少与同学、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而面对面的社交互动是人类幸福感最深层的来源之一,缺少这种直接的交流会使人有抑郁、自闭的倾向。网络世界复杂多端,小学生通过手机接触到带有暴力成分的网络游戏、带有明显性意味的网络小说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更有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聊天引诱涉世未深的小学生上传不雅照片,这些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不利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
互联网的便利使许多小学生过度依赖智能手机,遇到不会的题目不愿思考,而是直接依赖智能手机与网络的力量,比如语文的诗词拓展会直接利用百度寻找答案、不会的数学题也会用“作业帮”之类的应用软件搜索答案,这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更有甚者会违反学校的规定,把手机带进教室,上课时还会偷偷在桌肚里玩手机,十分影响其听课效率,手机的震动和铃声还影响了课堂秩序,是对课堂的一种不尊重。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已是如此,在家中更是难以约束,在收上来的作业中,也会出现作业做得很好却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才得知,学生以查资料的名义拿走手机,趁家长不备搜索答案再抄至作业本上。
三、帮助小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具体对策
(一)减轻学业负担,丰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匮乏是许多小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重要原因。当今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十分普遍,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渐渐被学业覆盖,周一至周五要在学校上学,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有学生感慨课内作业写得越快、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就会越多。对于上述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活动,于是玩手机成为了主要休闲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与家庭都应当给学生适当减压减负,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走出来,组织开展适合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如参观科技馆、体验做陶泥等,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只有做到寓教于乐,才能让小学生切身体会到智能手机之外的大千世界是多么精彩。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演讲、书画和唱歌等方面的比赛,给予学生一定的认同和肯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让其意识到上学也是充满乐趣、多姿多彩的。对待已经沉迷智能手机、拒绝和家长老师沟通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引导,不能过度责备,通过自身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投其所好地开展一些活动,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帮助其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能够在社交中展现真实的自我。
(二)开展主题家长会,重塑家庭氛围
许多学生家长由于工作繁重,平常很难有其他休闲活动,所以下班回家后看看手机成为了他们常见的娱乐方式,但是绝大多数家长都尚未意识到这种状态对孩子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家长经常以盯着手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会让孩子认为玩手机是一个正常的习惯,形成“父母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的想法。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学生生活习惯上最好的老师,家长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自己却达不到,往往会在教育中起到相反的作用。尤其是在陪伴学生写作业的时候,如果孩子在认真写作业,家长却坐在一旁专心玩手机,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巨大落差,带着负面的情绪学习,学习的效率会明显低下,对手机的渴望却在增加。
正因如此,教师应当组织进行主题家长会,以营造家庭学习氛围为主题,告知家长以身
作则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在学生面前长时间地接触手机。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如陪同孩子写作业时用看书读报等方式代替使用智能手机,让学生知道父母长辈也是在学习。家庭的氛围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塑造有着很大影响,教师需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交流。还有一部分家长把“玩手机”作为一种奖励方式,试图激励学生早点完成作业、多做一些课外练习,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玩手机不是一种良好的奖励方式,为了玩乐所以学习,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想法,甚至是在鼓励学生多玩手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督促家长改变奖励机制,可以变更为周末去动物园、多买一本课外书等有利学生身心健康的奖励。
(三)校内“约法三章”,拒绝手机进入课堂
防止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首先要从校园做起。2018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相关规定,
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教学和布置作业不能依赖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免出现学生借机玩手机的情况。小学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智能手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尽量减少智能手机在教学中的使用。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当与学生和家长“约法三章”:督促学生不把手机带进校园、禁止学生利用智能手机搜索答案以及尽量不给自制能力差的学生配备手机。
四、结语
尽管部分家长认为学生把手机带进校园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在家长和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难免会把手机拿出来把玩。教师需要对这类家长进行开导,将智能手机变更为功能较为单一的儿童电话手表。对于绝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拥有智能手机是不大合适的,教师必须提醒家长,智能手机对现阶段的学生是弊大于利的,尽量不要让孩子过早支配智能手机,做到从源头上避免学生沉迷其中。
参考文献
[1]丛贝勒.中小学生依赖智能手机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No.485(07):72-73+77.
[2]李东风.智能手机对小学生的心理危害研究[J].学周刊,2018.
[3]吕彦宁.小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的危害及心理调适[J].学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