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宪卿山东省栖霞市教学研究室265300
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本源。一项调查表明:人在成年后最忘不了的是那些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一个大学毕业生可能会做不出初中的三角、几何,但怎么也不会忘记小学的加减乘除与应用题,因为这些是生活中常用的。由此可见,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实用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只有当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尽可能地让数学多一点生活味,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应用数学。怎样才能让数学走进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导入多一点生活情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起始阶段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堂教学课的成败。让导入多一点生活情趣就是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课题。例如在教学“利息”时,我让学生围绕“如何用好压岁钱”展开讨论,再围绕“钱存到银行里有什么好处”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钱存到银行里为什么会增加收入”,顺势导入课题。这种导入法一改数学抽象、枯燥、令人生畏的面孔,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注意力变得自觉、集中和持久。这样做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供了宽松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授多一点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往往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学生都有“分生日蛋糕”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准备了三个大小相同的生日蛋糕,告诉学生:李奶奶今天过生日,她要分一个蛋糕的1/3给孙女小红,分一个蛋糕的2/6给孙子小明,分一个蛋糕的3/9给孙子小强,你们觉得李奶奶分得公平吗?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请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按李奶奶的要求分蛋糕。分完以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再请同学们互相观察比较每组分的蛋糕大小怎样。结果分析比较后学生们得出结论:三种分法分得的蛋糕一样大。教师进一步总结:也就是说1/3、2/6、3/9这三个分数应该是一样大的。结合板书继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在本节课中,我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使无趣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现实,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更能持久地保持这种兴趣,提高数学自身的吸引力,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练习多一点生活现象
在教学中,尤其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能够结合学校学的内容,结合生活现象,巧妙地对数学习题中的情节、数据加以适当的调整与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节作事例来巧设练习。如《认识人民币》一课,在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后,我创设了“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由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用学具(人民币)按出示的物品标价付给小组中的收银员,收银员按价收钱并负责找钱,其余同学评价他们的交易是否正确。这样,通过模拟的生活体验而掌握人民币的应用,让学生通过买卖物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这就是从生活中让学生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在生活情境的实践中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四、应用多一点生活空间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侧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轻视社会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只会读死书,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脱离开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已非常贴近生活。把生活引进课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是目前数学教育的趋势和方向。知识能力是否真正掌握,其最终在于能否正确应用。例如在学了测量后,我让学生拿尺子测量食指的宽度、书本的长度、黑板和教室的长度、两臂伸开的长度、爸爸妈妈的身高等;再到户外测树干最粗部分的周长;探索测“圆形水池”的周长,尺子不够长,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绳测”的方法。在学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我让学生测量自己家里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要考虑到窗帘比窗户要长一些、宽一些,如果窗户面积加大的,需要用两幅窗帘相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加以运用强化,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产生教与学的共鸣。
实践充分证明: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观察、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