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1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蓝建立

蓝建立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363200

摘要:本文采用中学生亲社会行为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表现良好,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各因子与心理健康上的部分因子存在负相关。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心理健康高中生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与方法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持续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指示,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亲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行为中较普遍的一种,从本质上来看,它是指个体自愿提供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其本质上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在人类种族的生存与繁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三观”不断成熟,社会化步伐不断加快。由于亲社会行为对维护社会和谐及社会个体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对个体心理健康与和谐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研究小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50份,有效回收率96.8%。其中,高一113份,高二140份,高三86份。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量表包括控制行为、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友好行为、合作行为、情绪调节行为和公德行为这七个维度。量表共30个题目、60个项目,包括10个分量表。运用SPSS16.0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与研究结论

1.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总体较好(总均分为2.06±0.564分)。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来自单亲家庭、是否来自城镇或乡村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为班干部与年级上差异显著:身为班干部的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明显好于普通学生(P<0.01)——这与日常学习、生活中班干部的行为表现是一致的,更凸显了班干部在自身亲社会行为表现上所散发出来的责任感。来自不同年级的高中生所表现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高三学生直面高考压力,在学业水平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比高一、高二多,在与学习无关的生活中所用的时间更少。

2.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等因子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来自城镇或农村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强密切相关,与家庭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有关系。在是否为班干部、是否来自单亲家庭、年级上,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其中,被任命为班干部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非班干部学生心理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P<0.05)。这也从理论上验证了现实中有些班主任在班级中采取“值日班长”、“轮值班干部”等方式来管理班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班主任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单亲家庭的学生,这体现了健全家庭在个体身心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提示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给予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关爱,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做到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程度不同,其中,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高一、高二学生。这与高三学生所面临的高考备考和冲刺的压力有关。高三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学习状态更关乎高考结果和人生理想,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等状况是难免的。因而,对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调适、压力应对等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是极具针对性、非常必要、至为关键的。

3.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高中生的控制行为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和情绪不稳定均呈负相关,可见,当高中生表现出控制这一类亲社会行为时,其人际关系表现会较好,也不容易出现这方面的心理困惑;同时,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方面的情况就会比较少,在学习上也不会感觉有太大压力。帮助行为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和情绪不稳定均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如果高中生能表现出帮助这一类亲社会行为,也不容易体验到过大的学习压力,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等负面情绪。分享行为与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当高中生能够表现出分享这一类亲社会行为时,他们就更不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友好行为与适应不良呈负相关,说明一个高中生若能够做出对他人友好这一类社会行为,他就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环境,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合作行为与抑郁、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高中生表现出合作这类亲社会行为有助于他们缓解抑郁、学习压力感、不稳定情绪、不平衡心理,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公德行为与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呈负相关,表明当高中生表现出更多的公德类亲社会行为时,他们就越不容易出现焦虑、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等方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