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兴趣,优化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培养学生兴趣,优化数学教学

黄国耀

广西横县校椅镇东圩村委小学530308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挖掘教学中的兴趣因素,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去。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培养事半功倍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人积极地认识、欣赏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地、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只有好奇心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则好奇心容易得到满足,然而好奇心常在满足后却很快消失。相反,有了好奇心而且目标明确,兴趣则更加浓厚。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愉快地努力求知,勤奋钻研而乐此不疲,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去。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回归生活实例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只有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学生才会体会到学习知识的意义,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确保以情感人唤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以情感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诸多科目当中,数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课堂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语言评价,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尝试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地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地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善于激励学生养成良好兴趣

批改学生的作业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对于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要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真棒!”“好极了!”。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并打上“好!”或“很棒!”。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对于粗心的学生,要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肯定是最棒的!”“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这样,不仅没有打击其自信,相反能纠正其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从而使其内心充满希望,点燃渴望学习的火花。当然,写评语时要写得明白、亲切、实事求是,充满了激励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保持最为理想的学习状态,就应当时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变得乐于学习和主动学习。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不仅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设计出恰当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科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2]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7,8。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

[4]柯赛珍新课程下的惊喜与思考[E].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初中科学),2003。

[5]何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教育,200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