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手法的分析贺庆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手法的分析贺庆文

贺庆文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古代人民通常都是聚族而居,在居住空间设计与建筑中普遍都采用了院落民居的形式,是哲学、美学与空间思想的体现。因此,本文谨就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分别从哲学方面、美学方面与空间思想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实现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精华之处加以传承与现代化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院落民居;设计手法;对称设计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集儒、道、佛三家思想于大成而逐渐发展的,这些传统文化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民俗之间均有体现,而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因如此,对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加以阐述并分析,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并延续其中精髓的重要方法。

一、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中的美学体现

在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中,强调中庸美学,讲究“进退有度”,避免走向极端。因此,我国传统院落民居鲜有建造得特别高大的,且人居空间的高度普遍低于祭祀空间,要求满足人的舒适性需求。中庸美学在我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中的体现,还表现为建筑的对称设计手法,例如,北方的四合院建筑,以中轴线为对称轴,整体建筑均以此来实现对称性,这在南方四合院中也有体现。

图1北京四合院平面图

此外,对称设计与中庸美学还体现在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中的色彩使用方面。在我国古代,除了建筑结构的轴对称之外,建筑颜色也是呈轴对称体现的,例如院落滴水檐上方的对称兽吻、呈轴对称设计的中门等,而一些有明显象征意义的颜色如明黄色、紫色等颜色不允许民间穿戴与使用,因此大多数民间建筑都采用较为统一的颜色。例如,江南民居的颜色普遍都是粉墙黛瓦,这其中固然有江南水乡环境与气候对江南人民民族性格与价值观的影响,但也是恬淡、静雅、自然、朴素的中庸思想的美学体现。

我国的中庸思想在院落民居设计方面的体现,还表现在顺其自然的自然之美。同样以江南民居为例,江南民居建筑中,普遍以砖结构为基底,以木结构为骨架,又在建筑外围加设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充分利用了自然优势与自然资源。另外,传统的院落民居有很多都是建设在自然环境中,并就地取材,使用了大量的木材与石材,充分保留了这些材料的本来形态,使建筑物完美地融合到自然环境当中。中国的美学思想强调“意境”,强调“写意”和“传神”,在传统院落民居设计中,通常会建造假山、小品、回廊、曲水来营造一种富有诗意的场景,就连院落中一块石头,都要体现出石的瘦、皱、透、漏的美学标准,[2]。

中国传统美学在传统院落民居中,还体现为建筑构件节点的装饰方面。我国的传统建筑多以柱作为支撑,在柱础中,通常会分为单层式柱础和双层式柱础,较为古老的柱础多为圆柱形或圆鼓形,并在柱础的表面饰之以花纹、浮雕等装饰,朴素厚重;柱础发展至中期,其基础逐渐升高,靠下部分回缩,修长挺拔;至封建时代后期,受到资本主义萌芽与自由意识觉醒的冲击,柱础的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变化,清朝光绪年间,柱础已经发展处莲瓣形,并可以清晰分辨出顶、肚、腰、脚等形象,或在柱础上饰以花鸟虫鱼或吉祥图案等,柱础的形象更加华美。

二、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中的哲学体现

“因地制宜”和“方方正正”的传统理念在传统院落民居中的应用,在北方四合院中的体现较为明显。北方四合院讲究堂皇方正,大小适中,要求具备完整的配套设施与空间布局,建筑与装饰较为考究,仅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北京城经过元明清三代的经营与发展,其文化气息十分浓厚,政治中心的地位使其更加强调正统与规矩,迥异于其他地区相对自由的建筑方式。北京四合院的设计中,按照不同的建筑规模体现不同的等级差异,四合院规格不一,最小的四合院通常房间在13间左右,一、二进院落的四合院,其房间大约在24到40间不等。一般而言,较为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为三进院落,建筑整体规格长约八丈,宽为五丈,坐北朝南,在最南端设置倒座房,是仆佣居所。在院落东北角设置正门,院中正对处通常要设置照壁,作为遮挡视线、辟邪挡灾之用,同时为四合院提升气势。绕过照壁,即为第一进院落,通常为大开间、小进深的形式,作为接待普通来宾之用。院落北侧,设置中门,中门有垂花门与屏门构成,并以“勾连搭”的形式相互联结,中门东西两侧设置抄手游廊,作为通行之用。穿过中门,可以进入第二进院落,二进院落通常作为整个四合院的核心,是宅院主人的居所,院落正北面为正房,正房两侧设置耳房作为通风与采光之用,正房三间,耳房两间是为“明三暗五”,正房三间耳房四间是为“明三暗七”。院落四周环之以抄手游廊,其东西两侧为东西厢房,作为四合院主人长子及次子的居所。四合院的第三进院落为后罩院,是宅院主人女儿的居所[1]。

我国传统的院落民居,“因地制宜”的传统思想在居住空间设计方面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其目的在于通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当今时代的绿色建筑理念不谋而合。传统院落民居的设计通常是依势而建、顺势而为,在土地平整与建筑外观方面充分考虑了地形地势与气候环境,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与周边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同客观规律相结合的体现。例如,福建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建设在海拔780余米的狐岽山山腰,其建筑结构就符合狐岽山的地势要求,建成了前低后高、层层高升的土楼群。又如,我国建筑八大流派中的徽派建筑,受到地理位置与气候原因的影响,形成了层楼叠院、曲径回廊、高脊飞檐的建筑特色。

三、中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中的空间体现

(一)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体现

我国古代人民非常看重族群生活,这在院落民居设计中就体现为空间结构的整体性。一般的传统院落,多为长方形的居住空间。如四合院,口字型的四合院叫做一进院落,日字型的四合院叫做两进院落,目字型的四合院叫做三进院落,都是由浅入深的建筑形式,以深深的庭院来让人难窥堂奥。

图2两进院落的平遥民居

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官方建筑还是普通民居,都是坐北朝南的,这种形式一方面便于采光与通风,另一方面也是等级思想的体现。为了表现出族群的长幼与尊卑,通常的院落民居会按照等级来规划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之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就体现出建筑的层次感。另外,我国的传统院落民居是以高大的门槛作为院落之间的区隔。

较大的空间其院落形态、布局及院落中布置的小品、叠石等都是相互呼应的,且在阳光、树木及建筑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一种光与影的独特组合,使得院落之内具有很强的光影感与重叠感。

图3拙政园平面图

(二)空间结构的不对称性体现

许多院落民居由于地势环境的影响,依势而建成独特的不对称美,这种美学上的差异会给人以新鲜感。例如,我国的江南名园拙政园,就主要是以湖泊为核心,亭台楼阁、回廊水榭皆依水而建,各种建筑不拘一格、错落有致又主次分明,整体呈现出紧凑的空间布局,漫步拙政园中,一步一景,每一步的空间转折与变化分明,情景交融,敬畏自然,每一处风景都有其独特的意趣,充分利用了起、承、转、合的美学手法,实现了空间之间的自然过渡与转换[3]。

结语:对于我国传统院落民居设计手法的阐述与分析,了解其中体现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和空间思想,并进行去芜存菁,对于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也会起到很大的参考作用。我国的传统设计普遍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与建筑原则,现代建筑中沿用这种建筑原则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够设计出更加绿色、环保而富有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陶瑞峰,于倩倩.浅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色彩设计对文化的诠释[J].商,2016,06:145.

[2]尹波.中国传统民居设计探析[J].大舞台,2013,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