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西旦(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人民医院内科8353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26-01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出院的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授受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稳定期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FVC、FEV1、FEV1%、PEF、FEV1/FVC%及p(O2)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有效的全面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全面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较高,该病发病缓慢,后期逐渐加重。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后[1],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肺功能却在不断恶化,同时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外界多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病情会反复发作,且逐渐出现各种心肺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现将我科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在我科出院的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男56例,女31例,年龄48-79岁,病程15-41年。呼吸困难程度:0级6例,Ⅰ级35例,Ⅱ级36例,Ⅲ级7例,Ⅳ级3例,均有吸烟史,全部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4.9±2.3岁;对照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7±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呼吸困难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试验组接受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全面护理干预。
1.2.1呼吸功能锻炼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知之具体方法:取坐位或立位[2],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便于观察胸腹运动情况。呼气时,按在上腹部的手稍微加压用力,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手的压力,徐徐隆起。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采取较慢、深的呼吸,用鼻吸气并尽力应用膈肌,用缩唇慢呼气4-6秒。
1.2.2有效咳嗽训练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声门紧闭,作短暂的机关枪式咳嗽数次,等痰液松动后,声门打开,用力将痰咯出,让患者重复练习直至掌握咳嗽方法。
1.2.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饮水,由于长期咳嗽、咯痰容易造成蛋白质的流失,应多摄取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少量多餐,少吃产气食物,防止产气影响膈肌运动。
1.2.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病情有关的健康知识及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告之患者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恢复过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并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帮其缓解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PEF)及动脉血氧分压p(O2)。
1.4统计学方法患者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见试验组FVC、FEV1、FEV1%、PEF、FEV1/FVC%及p(O2)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肺功能情况比较
注:*表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药物控制症状后,肺功能仍呈下降趋势[3],其下降速度大于自然衰老因素引起的肺功能下降。患者在日常休息或活动时都会感到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评价患者恢复程度的一个主要评判方法。因此对COPD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是康复训练的主要手段,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笔者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对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9(42):836.
[2]陈淑琴,王颖,张海生,等.过渡期护理模式在断指再植出院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57-459.
[3]冯运华.主动有效循环康复疗法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