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多方共赢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基于“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多方共赢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李晓艳于波

——以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为例

李晓艳于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6510)

摘要:“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学校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了实训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社会声誉;大批实习学生的注入,解决了企业用工高峰时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为人才储备打好基础。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惠互利,呈现共赢局面。

关键词: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工学交替多方共赢

“工学交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实践形式,它既是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学校与企业双方深度合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工学融合的表现。此教学模式对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具有极强的引导意义。本文以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为依托,结合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特色的情况下展开讨论。

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由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牵头,联合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和全市汽车、电子行业相关的10个企业和9所职业学校共20个成员单位组建,以“大职教观”为视角,打破区域和部门之间的界限,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1]。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自2009年之今,已连续6年,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到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下的生产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进行为期4~8周的实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进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为企业做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为地方经济也输送了一大批的短期的劳动力,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极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有效地解决生产实习与工作实际脱节的问题[3]。通过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在生产过程中,又会碰到各种实践问题,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与社会接轨。通过在企业实习,学生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了解社会和就业岗位,全面了解行业情形。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企业的规章制度,了解、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中,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帮助学生可以在企业稳定地就业,并快速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学生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学会做人、做事,不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工作责任感。第三,在实习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地适应企业环境。第四,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特别是财产保护意识,一般入厂第一天总会有丢行李,丢手机,丢厂牌等等情况发生,但是过几天,学生基本就学会了自我保护,不再有这些情况发生;在上报加班时,也学会了自我争取,尽量多地上报加班时间。

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以后就业、择业所抱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有很大改变,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促使他们比以前更加勤奋、务实,择业就业趋于理性[4]。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体会到工作的不易,自己不会的东西还很多,返校后更加珍惜校园生活,学习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4.“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生通过企业实习获得了一定的报酬,企业还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学金,这些优厚的外部条件对一些家庭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的学生来说,既减轻了家庭压力,补充了学费和生活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又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进学院发展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学院实训资源有限问题。“工学交替”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学校里实习实训资源有限,生产性实训设备缺乏,设备更新换代较慢,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工作,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更好地实现共享资源,凝聚资源,整合资源,使企业资源有机地服务于职业院校办学需要,充分发挥企业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学院进行教学改革。职业院校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深入到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日常生产情况,企业所需人才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从而更好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进行技能人才培养,不断调整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全面、立体地的掌握该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与企业对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改革时刻跟上社会发展需求。

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习时,其自身也在参与生产实践,接触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既丰富了自己的企业经历,又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逐步提高“双师型”水平。

4.“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提升学院声誉。以职教集团为依托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毕业生质量和就业率,给学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有了良好的社会评价,招生形势也随之大涨,各大名企也慕名而来,从而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成熟,学院进入良性循环。

三、“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为企业解决用人问题,推动企业发展

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为企业解决生产高峰用人问题。企业每年都会有生产高峰期,在这段时间内,需要的人手大大增加,很难从社会上招聘大批人员,而通过接收学生“工学交替”实习,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短期高素质劳动力,解决了生产高峰期人手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电子产业每年9~10月份都是用工高峰,学院根据企业的生产高峰时间,改革教学进度,配合生产,为职教集团企业鸿富泰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输送大量学生劳动力,以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在学生“工学交替”实习过程中,学生表现也会良莠不齐,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重点加以培养,为企业发展进行人才储备。我院不少学生都是在实习过程中,被企业看中,提前被企业预订,不再担心就业问题。

3.校企联合,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把企业与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发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5]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改革,遇到的技术性难题,可以通过与教师共同设立专业的专题研讨小组进行解决,这样企业难题快速解决,同时也加强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意义非常重大,在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带动下,学校为企业培养更适合的学生,学生促进企业发展,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岗位,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惠互利,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董艳艳职教集团化条件下专业群建设实践[J].天津:职业教育研究,2012。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5。

[3]夏爱联“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思考[OL].http://sfjs.lyvec.net/Item.aspx?id=120,2011,6。

[4]汤迪操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OL].http://www.doc88.com/p-99391266496.html,2009。

[5]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2011。

基金项目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立项编号2013zcj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