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51006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地不断加快,城市用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的解决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国家推出海绵城市建设计划战略,并采取PPP融资模式,为科学化城市用水奠定了有力基础。本文将探析PPP模式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应用,以期营造更加良好的水文生态环境。
关键词:PPP模式;海绵城市;建设
一、海绵城市相关内容综述理念及其建设原则
(一)概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城市建造得如同海绵一般,它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良好的地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等,例如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它能够将自然与人工有效结合,确保城市水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降雨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想要做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统筹考虑自然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三方面内容,协调好各项用水环节,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实施。
(二)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运用自然与人工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存储、渗透与净化,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并非是要取代传统的城市给排水方式,而是对传统给排水系统的一种补充与升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作用。
二、PPP模式内涵与分类
(一)内涵
所谓PPP,就是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的一种合作模式。在PPP融资过程中,企业与政府通过建立合作关系而达成共识,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终达成共同目标。如此一来,政府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职权,而且也可有效的减轻财务财政压力,最终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分类
由于不同地区对于PPP模式的使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世界银行在分析PPP模式的资产所有权、投资关系、经营权等一系列内容后,将PPP模式划分为服务外包、特性特许经营、投资关系、管理外包、BOT/BOO以及剥离六种模式。但不同国家对于PPP模式的划分分类仍存在很大差异。从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来讲来看,其PPP模式主要采用“BOT+/ROT+/TOT”模式,主要是指即在新建项目中采用BOT模式,在改造项目中采用ROT模式,在存量项目中采用TOT模式。
三、在采用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可行性
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等,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地方政府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制定出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安徽省城市基础设施领域PPP操作指南》、《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意见》等,这些政策的出现为PPP模式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
PPP模式中的社会资本主要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以及混合外国资本以及混合资本四三个方面。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过长期的发展进步后,已经拥有雄厚的经济资金实力,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也奋起直追,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更是决定显示了当今社会的融资资产积累动向。目前,我国PPP项目多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为投资方,两者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及较高的技术管理水平,这为PPP项目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以及可行性缺口补助是企业参与PPP项目的主要回报方式。而海绵城市相关PPP项目收入来源主要为项目经营收益及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即为城市提供经过净化处理的雨水及污水取得的收益,其中包括特色小镇及生态园门票收入、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的新增运营收入、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经济效益等等。由于海绵城市项目能够减少污染、排水防涝,因此采用PPP模式建设,制定与政府合作的项目企业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投资回报,使得采用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具有较强的可行性[1]。
(二)必要性
PPP项目由政府来引导,不仅可以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还可以减轻项目资金的压力,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资金来源。相反的,PPP项目也能够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规划,进而减少政府债务负担,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使两者能够通力合作,为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有力基础。
通过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各部门要签订一份合同,以此来实现对权利的有效划分,进而降低各自承担的风险,加强对项目的风险控制。此外,PPP项目还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采用PPP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具有其必要性。
四、PPP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工业水平及服务业发展迅速,各项新兴产业不断崛起,致使我国水资源愈加匮乏,城市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极大的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引入PPP模式,可有效的解决政府资金问题,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城市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一)组建专业的咨询团队
PPP模式是一项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工程,其内部构造项目建设内容复杂多样,参与者参与部门众多,因此,想要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最终达到共赢的结果,需要构建专业化的咨询团队,积极的借鉴发达国家的项目经验,从风险评估、绩效考核、财政风险回报机制、财政承受承担能力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科学的项目计划。此外,鉴于海绵城市计划的主体建设内容较多,关系交错复杂,为了保证项目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就必须要建立起专业化的咨询团队,保证工作者的综合实力水平,为PPP项目的成功运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政府与企业共同分担合作风险
为了提高PPP项目的运作效率,企业与政府需要共同承担风险,管理者项目各方参与者要做好设计、建设、运营、维修、融资等各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将物有所值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将其纳入到项目风险评估当中,实现对企业能力的判断。政府作为项目的监督与筹划者,在挑选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考虑企业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最优方案,减少未来合作风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在PPP项目合作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其超强的公关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对于项目未来的运作十分有利,这种情况虽然稳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但同时也削弱了市场竞争机制,很有可能为政企合作留下隐患。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还是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看待问题,建立起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实现市场公平竞争[2]。
(三)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政府作为PPP项目的主要购买筹划者,应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根据企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付费。绩效考核体系是保证项目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是所有项目制度中最难的制定的内容之一,因此负责人必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以及系统特点来“量身定制”绩效考核方案。
海绵城市是一项需要长期投资的项目,笔者通过观察与了解发达国家的雨水治理合作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发现,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拥有不可推卸具有责无旁贷的付费责任,因此一旦出现信用危机,将会为企业乃至整个项目都带来极大的损失,对此,政府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的支付信誉,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结语: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与企业合作实现,而PPP模式的实施更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政府与企业需要通力合作,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以及考核机制等,完善法律政策,吸引社会资本,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桑培东,张鹏.海绵城市项目应用PPP模式的VFM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6):61-65.
[2]欧阳如琳,程哲,蔡文婷,等.从中美案例经验谈海绵城市PPP模式的关键实施要点[J].中国水利,2016,(2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