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教材钻研,活用课程资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着眼教材钻研,活用课程资源

师旻娟

(青海省互助县城北小学,810500)

提到钻研教材如何重要,许多教师会认为是小题大做,从教多年的教师认为自己轻车熟路,基本上都不用教科书就可以信手拈来且游刃有余,而刚刚入伍的教师则认为现在网络资源发达,辅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花功夫钻研教材实属徒劳无功。把知识点从书本搬到黑板,从网络下载到白板,不过是工匠搬砖,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的高低,显现了教师专业素养的薄厚,也直接决定着教师业务能力能否得到更大的提升,影响着教育行为的成败。应当说,教师钻研教材的自觉程度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对教师实施教育行为至关重要,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认清钻研教材的意义

课本是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显现载体,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也是许多专家学者专业智慧的结晶。教师只有将教科书里提及到的内容烂熟于心时,才能在备课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在备课的时候一直强调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就是因为教科书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专门开发和撰写的文字,适合特定阶段的学生。吃透了教材,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二、把握钻研教材的范围

一名科任教师,要想立足于本科目,必须要从教材的“套—册—章—节”全方位入手,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中介作用,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好知识点。常听教育前辈说“三年站稳讲台”这里的三年,是一个教师业务积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过程,是通过一个学段对全套教材融会贯通的过程。

以小学语文课本为例,我们通常备教材的步骤如下:首先,了解整本教科书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各章节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过程。然后研究某个单元的教材。因为一个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所以它是整本书中的一个较大的模块。一般来说每个单元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例如,单元往往都是围绕某一主题安排一、二、三类课文及口语、习作、回顾拓展等,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只有弄清了各类课文的特点及作用,才能作好轻重主次的安排并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最后才是钻研教科书的核心部分,准备要教授的具体课时。具体的课时实施是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一知识点在本章、本册、本学科中的重要性,就必须由教师引导,才能让学生融汇贯通。

上述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对一套教材的整体把握。仔细研究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对整个学科知识框架了然于胸的老师,是可以通过对一个知识点的补充、延伸、拓展、超越、批判、质疑,来由点及面,去追根溯源。一些优秀的课例里,学生的提问引发出教师对知识点前后衔接点拨的情节会使课堂更加连贯,就是因为在学生“想知道”的时候,老师及时的举一反三。如果教师不清楚这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中的作用。那么在引导的过程中一笔带过的话学生还是一头雾水,长篇大论又脱离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

三、学习钻研教材的方法

钻研教材可以借鉴“深钻细研”的方法。深钻就是忠实而全面地了解教科书的内容,不要肢解教科书,不要脱离教科书,不要边缘化教科书。细研是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甚至是单词和句子。还是以语文教科书为例,我们不仅要学习字、词、句,还要分析教科书选文的主题、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等,只有教师自己对教材融会贯通,才能引导学生去正确解读。考察语文水准的最终方式是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没有深钻细研,就无法帮助学生做好语文能力的提升。

四、梳理教材提升业务能力

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熟与透,对教材整体把握的高与活,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业务能力的高低。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大多数教师的专业素质无可厚非,通过教材这个纽带,系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培养学科学习能力的过程,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对教材进行的二次加工。学生是变化的个体,而教材内容是不变的因素,正确的处理好这个变与不变的关系,无疑是对教师课程理论的一次提升。

虽然要求教材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体现时代精神,跟上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步伐。而事实上教材总是有些滞后,这就需要施教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地去弥补这种差距。义教阶段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的学习内容。这个活动中师生可以不拘泥于语文学科本身,穿插其它学科的内容,既可以让授课过程更加丰富精彩,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吸收古今文化、提高综合素养、促进精神成长。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教材,等于扩大了教师的眼界,增强了教师的眼力。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师提供的无法用数字统计的信息资源,在这巨大的智力背景下,教材的效能如何发挥将会被看得更加清楚,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课堂引导者,我们不仅要精通教科书,还要做到驾驭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给旧瓶装新酒,让老树开出新花,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由“教书匠”成为真正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