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1181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3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均获随访1~5年,无1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有关,其表现与月经相关的症状及体征,治疗以局部病灶切除作为主要方法;而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避免将蜕膜组织和间质成分带至腹壁切口。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073-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且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逐年增高,术后并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也逐年增多,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3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7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5岁,均为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其中25例为横切口,12例为纵切口,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6个月~3年;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壁切口周围规律性疼痛,腹壁瘢痕处出现肿块,即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经期时肿块变大且呈进行性加重,经后疼痛逐渐减轻;腹壁瘢痕下方可触及不同大小的肿块,经期或经期前后肿块增大,经后缩小,经理疗和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查体25例切口瘢痕处可触及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单发或多发,边界不清、质韧、活动度差且压痛明显;12例切口边缘可触及痛性结节。腹部B超检查提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无完整包膜,包膜内缺少血流信号。其中13例患者CA125值升高,<200U/ml,其余CA125值均在正常范围。
1.3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住院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异位病灶结节切除术,切除边缘至病灶边缘0.5~1cm。术中发现19例病灶位于皮下,9例病灶侵及腹直肌前鞘,5例仅在皮下脂肪层内,3例达皮肤真皮层,1例达腹直肌层。
2.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孕三烯酮2.5mg治疗,2次/W,连用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5年,无1例复发。
3.讨论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疾病,以25~45岁妇女居多。本组研究资料显示,患者平均年龄在32.5岁,与报道相符。因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好发于卵巢、直肠子宫陷凹、盆腔腹膜和子宫肌壁等,且以侵犯卵巢最常见。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主要的学说是子宫内膜植学说,与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常继续发于剖宫产,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发生可能与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脱落种植在腹壁切口有关,属医源性种植。剖宫产手术中因子宫内膜沾染了手术切口,未能清洗干净而导致子宫内膜种植于腹壁切口内,从而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2]。在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可发生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同的增殖期、分泌期、剥脱性出血的变化,从而导致局部肿块的形成,并伴随月经来潮出现增大、疼痛、甚至破溃出血等症状[3]。本组37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不困难,若患者①有剖宫产手术史;②切口下可触及质韧压痛肿块;③肿块大小随月经的变化而变化,且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进行性加重疼痛;即可初步诊断为本病。手术是治疗AWE的最好办法,其术后复发往往与手术切除不干净有关;故在切除病灶时应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切除范围按切除肿瘤原则,以保证无残留异位病灶,如病灶范围大、部位较深,病灶切除必须完全、彻底以减少复发。与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腹壁切口病灶治疗效果较好,这可能与病灶可切除干净有关,而术后采用药物辅助治疗以免复发[4]。本组37例患者术后均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均获随访1~5年,无1例复发。因剖腹产手术操作不当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首先,应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是减少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基本条件;如需剖宫产时,及时清洗被沾染的切口,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腹壁切口上,是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高莉.胡静.李辉.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卫生.2012.2.7:67.
[2]彭丽芳.王莉莉.唐晖等.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137(3):180~181.
[3]李茂谊.李振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价值.中国计划生育学.2007.137(3):180~181.
[4]王九慧.王俊峰.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若干例临床分析.中外医疗.200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