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虹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322000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64-01
阅读让孩子终身受益。据调查,坚持阅读的学生,学习成绩会比一般的孩子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状元爱好阅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15%的人做不完”。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可以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能力就是学习能力”。有研究表明:6—12岁是阅读能力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在“核心素质”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喜欢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适合儿童特点,应着重在“喜欢”和“能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以《看雪》一课为例,“雪”字贯穿全文,是文章的文眼。那么,教师就应该从“雪”入手,通过“雪”这一物象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在学生阅读之前播放《冰雪奇缘》《雪人》等经典影片片段,或介绍一些相关背景故事,使学生对雪有较清晰的认识。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兴趣,阅读效果也会更加显著。比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与“坐井观天”相关的动画视频资料,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也可以以文章中小鸟与小青蛙之间的争论为设问点,让学生对这两只小动物之间“会争吵些什么”展开讨论,并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这样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二、“读得懂”是发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阅读量,此时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读得懂。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由于篇幅较长,学生通过一次阅读来理解文章的含义有一定困难。那么,教师可以采用情景设定的方法——“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通过学生的理解来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不同的诠释,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会理解文章内涵[1]。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父母的爱找不同”活动,让学生讲述家庭生活中的故事,从多个方面来表现父母表达方式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父母对巴迪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融入阅读中去。与小说、记叙文不同,诗歌的理解难度会更大一些。比如《示儿》,教师可以先讲解注释,然后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诗歌,将诗人与现代人在临终时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从两者的差异中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再如,《出塞》《凉州词》《望洞庭》等诗歌,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历史背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借助书中的插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三、“懂得读”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同样一篇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拥有良好阅读方法的学生往往会比一般学生要学到更多的知识[2]。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至关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优美词句的摘抄,能够记录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等,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文章。比如《燕子》这篇课文中,“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段话对于燕子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一只栩栩如生的燕子仿佛就在眼前。那么,学生对这段话进行摘抄并记忆,对掌握细节描写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在《荷花》一文中,“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对荷花的描写生动形象,同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这种语句的记忆,也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当然,提升阅读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摘抄记忆,灵活地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阅读进行汇总,组织相关主题演讲或分享会,让学生分享在阅读中积累的名言名句、有趣的故事等,加深其对阅读内容的印象,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四、“多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归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阅读的持续性和连贯性,阅读习惯的培养,更需要阅读量的累积,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提升阅读能力没有任何捷径,唯一要做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在多读书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快地提升阅读能力,加强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够使学生多读书呢?那就是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方面,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将文章分为泛读和精读两大类。泛读,即教师对文章相关情感背景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一些大概的了解,领悟相关内涵。精读,则是要加强对文章语言段落的理解,教师通过对文章的字词句段进行赏析,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脉络有一个详细全面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会相关写作手法,并进行灵活运用。“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如是说。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课内阅读的要求进行课外阅读延伸,推荐一些与课内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此外,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激发阅读兴趣、教会有效的阅读方法,增加阅读量、拓宽知识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方式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希望会对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课外语文,2017(13):21.
[2]朱鹏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