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镇静治疗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脑出血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镇静治疗的护理

刘映红

刘映红(鞍山市长大医院114005)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镇静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43例患者使用镇静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恢复良好19例(44.2%),中残8例(18.6%),重残6例(14.0%),植物生存1例(2.3%),死亡8例(18.6%)。结论通过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严密监测镇静效果,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能够达到更好的镇静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机械通气镇静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94-02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已经成为重症监护的重要内容。躁动不安是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常见并发症,特别是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时,由于疾病本身、人工气道建立以及精神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病人会出现烦躁不适,造成患者与呼吸机出现人机对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1],对这类病人常需给予镇静治疗,但在镇静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43例患者使用镇静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3例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16~74岁,平均56.2±5.6岁;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GLS评分4~12分。

1.2治疗方法

对确认需要采取药物镇静的患者,均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采用首剂3~5mg静推,继之按0.05mg/kg.h持续微泵输入。通过调整给药速度以达到不同的血药浓度,以获得不同的镇静水平,镇静维持时间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

1.3镇静分级:所有患者以Ramsay分级评分[2]评估患者的镇静程度。1分,焦虑不安;2分,合作,定向良好和安静;3分,困倦嗜睡,但对指令仍有反应;4分,熟睡,但弹扣眉间刺激时反应仍活跃;5分,熟睡,弹扣眉间刺激时反应迟钝;6分,熟睡,弹扣眉间刺激时已无反应。最佳镇静应维持在2~4分。

用药后0.5h、1h、2h各做一次动脉血气分析,之后每4h一次动脉血气分析,监测患者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同时记录呼吸、心率、无创血压。

停用呼吸机指征:原发疾病治愈或好转,肺部感染控制,呼吸衰竭纠正,心率循环稳定,撤离呼吸机。

2.结果

2.1疗效

43例患者人机对抗完全纠正,4例需追加首剂一次;患者安静,呼吸机通气治疗效果得以充分体现,本组30例成功脱机。

2.2不良反应的处理

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呼吸抑制8例(18.6%),血压下降平均动脉压(MAP)<70mmHg(1mmHg=0.133kPa),11例(25.6%),其中3例(7.0%)加快输液后低血压纠正,5例(11.6%)应用多巴胺升压;无1例因不良反应而终止镇静。

2.3呼吸机应用时间

本组病例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平均为6.4±3.2天,其中最短1天5例,2~3天9例,4~5天15例,6~15天7例、>15天6例。

2.4疗效

恢复良好19例(44.2%),中残8例(18.6%),重残6例(14.0%),植物生存1例(2.3%),死亡8例(18.6%)。

3.护理措施

3.1生命体征检测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变化,持续行心率、血压、呼吸、脉博、血氧饱和度监测,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有研究报道持续输注镇静药物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是低血压,给予负荷剂量咪唑安定常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为2.1%~14.3%[3];另一方面,机械通气时由于其正压作用,特别是使用PEEP时,可使胸内压明显上升,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出现低血压[4],此时如果镇静药物剂量偏大、镇静水平过深,可加重低血压;危重高龄患者考虑到心肾功能因素,输液量往往限制,加上利尿等因素,容易产生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因此,原有低血压、低血容量、血管收缩和低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负荷剂量的咪唑安定;在镇静初期必须特别关注血压变化,每5~10min监测血压,同时结合心率、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做出综合评价;对于已处于低血压状态的患者,可在机械通气镇静治疗同时,遵医嘱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本组在使用负荷剂量咪唑安定时,有1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在排除其他因素后,4例经补充贺斯500~1000ml后低血压得到纠正;5例补液后血压仍低,使用多巴胺,其中1例持续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

3.2做好基础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后睡眠多,翻身少,活动少,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患者卧气垫床,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干燥;每2h翻身一次,采取左右侧卧位和仰卧位交替,同时协助患者在床上做双上肢上举,足背屈曲,抬高下肢等肢体活动,增加全身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肺通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3.3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

危重病机械通气的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精神紧张、呼吸机与患者不协调,除外缺氧、气管堵塞、气胸以及胃膀胱膨胀等情况,应首先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在镇静镇痛前就优化通气方式[5]。在镇静后,要根据镇静评估结果和病情变化,进一步调整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气管导管和创伤性检查治疗(如气管内吸痰、各种穿刺)的耐受程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模式和有关参数的设定和调节,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和血气变化,正确评估患者呼吸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呼吸机的模式和参数。

3.4严密监测镇静效果

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及顺行性遗忘和肌松作用[3],为水溶性,体内分布半衰期30分钟,清除半衰期90~180分钟,排泄快,无蓄积,剂量范围宽,治疗指数高,有顺行性遗忘作用。使用咪达唑仑30~60分钟评估一次镇静效果,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随时调节药物输注速度,以达到Ramsay评分2~4级为佳,本组患者咪达唑仑负荷为0.1mg/kg,达到满意镇静水平时静脉持续输注的咪达唑仑药量0.03~0.2mg/(kg?h),平均为0.05mg/(kg?h)。43例中有9例在不同时段评估时发现镇静过重,分析原因与年龄高或低、病情重、GLS分值低、用药未个体化等因素相关,经停药0.5~1小时,镇静程度转浅后,再减量0.01~0.02mg/(kg?h)维持静脉输注,均获得了满意的镇静效果。患者停药后恢复原意识水平的时间平均(116±32)分钟。

3.5呼吸道管理

深度镇静患者的呼吸道纤毛运动消失,肺的自洁能力降低,肺部分泌物不能排出,从而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机会。本组发生肺部感染8例,4例痰培养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因而加强气道护理和消毒隔离避免医院感染相当重要。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保持气道通畅,行肺部物理治疗。一般每1~2小时应清洁气道1次,加强气道湿化。每2小时为患者拍背扣击。保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及时处理报警信息,持续监测SpO2,防止因患者无力表达呼救信号而发生意外。定时监测血气,防止通气过度。

4结论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已经成为重症监护中的重要内容。镇静镇痛剂的应用不但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以通过协同作用减少镇静剂的用量[6]。但是由于患者对镇静药物反应个体差异较大,只能根据给药后患者的反应判断镇静水平和效果。而且使用镇静镇痛治疗后,患者的各种反应也相应减弱,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和意外,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的护理。

参考文献

[1]黄楹神经危重症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3-274.

[2]RamasayMA,SavegeTM,SinpsonBR,etal.Controlledsedationwithalphaxalone[J].BrMedJ,1974,2:656-659.

[3]郭奕萍.咪唑安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614

[4]解健.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中应用[J].山东医药,2003,43(31):61.

[5]董庆龙.机械通气期间镇痛-镇静的新概念[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4)∶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