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综合症不良行为矫正个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阿斯伯格综合症不良行为矫正个案

袁菊

袁菊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55000

一、被矫正者的情况分析

1.一般情况。

被矫正者张xx,男,10岁,阿斯伯格综合症。其智商正常,语言表达能力强,喜欢看动物、器械类书籍,喜欢剪纸,肢体运动能力差。在普小就读到三年级,后因不良行为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与2012年转至特教中心学校上学。

2.问题行为的表现。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常冒出与课堂无关的话语(或不文明语言),频率较高(一节课几十遍)。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回答不出或错误,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必然攻击身边的人或是扔文具推桌子。课下不会与同学交流和互动。任何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喜欢围绕自己喜欢的话题翻来覆去的说(与学校生活无关)。

3.可能的原因。

家庭原因:姑姑、姥姥从小看大,溺爱。随着问题行为的出现,家庭氛围不良。爸爸的抱怨,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武力解决。妈妈对孩子的一切行为漠视,找理由推脱,姥姥抱怨他人,姑姑只是出人看着,不会对行为进行校正。普小就读时,自身的行为问题引起的同龄人的排斥,导致更多的问题行为。阿斯伯格症的病症,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矫正方法的选择

1.确定目标行为。

被矫正者:张xx观察时间:两周

观察者:袁菊观察场所:教室

张xx在学校,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很高。根据观察者的优势,整合选定给张xx上课的所有老师为参与人员,把张xx在校上的每一节课为实验地点。每天观察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连续观察一周。根据观察结果,确定一节课(课间操也化为一节课)内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不超过3次为目标行为,得到任课老师一朵红花。一天共有八朵红花,得到4朵为当天通过。一个星期为一个试验段,连续5天达到标准才算通过。

2.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张xx的观察、谈话、调查、询问了解,确定了以强化为主的矫正方法。通过调查,确定了以下正强化物:口头表扬,“正”字次数记录,红花奖励,赠送喜爱的昆虫书籍和器械书籍。负强化为辅,主要有:口头批评,眼神动作提示,收回书籍。

三、强化过程

1.初始阶段。

此阶段,不对张xx做任何强化,只记录每天课上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观察一周。记录结果:每节课不文明语言二十到三十句,每节课扔文具五次左右,每两天有推桌子一次,手脚的小动作(手掐同学,脚踢或踩同学)时常发生。

2.实验处理阶段,即强化阶段。

利用各种强化策略对张xx不良行为进行影像。实验处理阶段氛围四个小阶段。

(1)明确不良行为。让张xx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张xx智商正常,教师帮助其认识自身的问题,明确自己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重点纠正其做错事后找理由的行为。步骤:不良行为出现后,不要让其找昨天或在家的理由,只谈行为的对错,让其认识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制定奖励办法。通过交谈,老师引导制定减少不良行为的奖励办法。每节课不文明语言不超过3次,老师奖励一朵红花,每天收到老师四朵红花后回家得到家长的奖励(看动物书籍或进行剪纸活动)。在每堂课上以口头表扬为主,眼神动作提示为辅。

(3)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加强对张xx的督促,遇到问题,及时纠正。针对不良行为及时强化,以负强化为主(拿走动物书籍)。

(4)坚持有效的训练,经常督促,并给予适当的强化。当能连续五天(一周)每天得到四颗以上红花,给予奖励(教师奖励一本动物书籍或家长带领观看科技展)。

3.观察阶段。

减少正强化物到口头表扬,观察其表现。

4.再强化阶段。

以动物书籍、科技书籍、手工剪纸作为主要强化物,继续矫正两周。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由于张xx的不良行为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自身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病因影响,无法让其完全没有不良行为。但是整个实验过程,通过任课老师的全员参与,家长的积极配合,张xx的不良行为还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张xx在校的不文明语言在减少,推桌子行为消失,扔东西次数每周不超过五次。实验效果还是很明显,任课教师也认为张xx的行为有很大进步。

五、反思

1.在矫正之前,对被矫正者进行全面的了解。观察者通过观察、询问、上网查找资料,咨询家长,全面掌握张xx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

2.集合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对张xx的行为矫治,统一要求,让其在一天的学校生活中自律。

3.在矫正阶段中,及时地利用正强化物对其进行强化,让其巩固好的行为,消退不良行为。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对被矫正者的良好行为给予认可,增加其自信,让其找到好的感觉,能够心情愉悦的参与学习活动,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4.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多肯定孩子的优点,给予正强化,同时对不良行为也要及时进行负强化。切记家长不要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找理由。家校一致,让其行为更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