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你是一种别致的教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2

让学生喜欢你是一种别致的教法

张轩

张轩辽宁省凌源市佛爷洞中心小学

这是一种辅助教法,而且可以称之为精神辅助教法。笔者将其定名为“感召法”。

感召法是通过教师自身修养在学生心中产生的感召力而于无形中得以实施的辅助教法。寻常我们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当是感召法的注释之一。实施该法,当以正确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和基础。

正确的师生关系基础是人格平等,具体表现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的主导者肯定是教师。

在这方面,笔者的做法是:每接任一届新的班级,面对学生的“见面课”,我总是首先阐述师生关系五原则:即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具体说就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绝不在任合场合下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发脾气,永远心平气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树立随时为每位学生周到服务的思想。彻底摒弃专制主义思想影响,与“家长作风”决裂,凡事与学生商量,取得学生理解和支持,然后去做。真正树立民主思想,即或需要批评,也要面带笑容,耐心讲清道理,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而畅快。

我每次都是公开申明上述的观点,并身体力行。于是很快就能初步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乃至喜欢。这是取得正确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还注意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公开申明对所有学生(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自然状况、经济条件、品德修养、个性爱好、学业成绩有什么不同)都一视同仁,绝不出现任何偏私或不公。公道正直这一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是“一杆秤”,这是为师者对学生感召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公开申明愿意做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不论校内校外,欢迎学生找老师解决包括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爱好等方面遇到的一切问题,而且说了就做,绝不食言。这一申明等于说老师愿意随时随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为他人排忧解难也是传统美德,是教师加强自身感召力的必要条件。

第三,教师还须有些专长,最好是多才多艺。我们都知道当代青少年学生喜欢“追星”。教师虽然不是“星”,但也都各自有发光处。尽管没有“星”们亮,但我们距离学生很近,就在学生中间,极易照到学生的心里去。有专长、有艺术细胞,或者气质潇洒、风趣幽默,都极利于在学生中提高声望、树立形象,使学生喜欢你,愿意接近你,这感召力就已经悄悄生长了。

或许还有第四、第五..但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上述三个方面。要问这样的效果如何,不妨举几个例子吧,都是我亲历的:

例1,阅读自学课上,偶尔就有学生忘了带课本,已经很自觉地与同桌共读一本书了。这时,我在巡视中发现,就将我使用的课本,无声地递到学生面前,什么也不必说。每学期每班都要碰上几次。这样处理是理解他们书包太沉重,有什么课带什么书,但总是有疏忽的时候。理解之后是关心,用借给课本的行动。

例2,从语文教师那里发现某学生作文很出色,我就去找到那位学生商量,是否愿意再修改一下,然后我为他们推荐发表。极少有不愿意的。每学期我都要推荐几篇或十几篇在校刊或外地刊物发表。这时利用我写作的专长主动为学生服务,自然就密切了关系,增进了师生感情。

例3,学校已举办过六次学生辩论会,每次我都充当指导老师。我总是热心地帮助他们,有几次是晚上,学生到我家里,研讨一、两个小时,而且效果显著。学生们与我有了这样的交往,就又密切了这部分学生的关系。或者说在学生的心目中,我又有了这方面的形象。我觉得多方面树立形象,自然就增强了感召力。

例4,阅读自学课上,我在课堂上巡视,见一学生没认真阅读,却摆弄一页自写的文章,当然是有意的。我分析他是以此试探,看我是否关注到他的用意了,因为初接任该班未满两月,或许他想自荐一篇文章给我,却又不好意思开口。我理解了他这个用意,就主动上前要过那篇文章,标题是《二十一岁的班主任》,写得不错,后来我就为他推荐到学校办的橱窗校报上。这是理解之后的支持。他歌颂他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当然要支持。这之中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了师生之谊。

例5,去年我进行“自学互教”与多媒体整合的教学实验,我负责制作“阅读自学课”的课件,由承担讲解任务的小组负责制作“互教巩固课”的课件。因制课件需要时间,待进行完“阅读自学课”后再让他们制“互教巩固课”课件就来不及。于是我安排提前两周时间,单独找他们先把内容讲一讲,也就安排十多分钟时间。第一个小组这么做了,他们都很注意听,都弄明白了。而后面参加实验的三个小组,却都拒绝提前给他们讲,说我们自己看会就是了,说平时也不都是自己看嘛!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后来这三个小组制作的课件并不比第一个小组差。我尊重他们的意见,体现一种教学民主的作风。既然我宣布过要相互尊重,提倡民主作风,就得言行一致。这有利于在学生中树立形象,增强感召力。

例6,我曾为实施“自学互教”的第一届、第二届和第四届学生,拍他们在台上讲解的照片,这些照片曾进过学校的陈列室,也加洗发给他们本人留为纪念,还有一张上了报纸。我这是对他们登台讲课的支持,是另一种的感情交流,也是在感召方面比较有力的一种创意。

例7,上学放学路上,或者课余活动时,在场合适合的情况下,我会选择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与其聊天。一方面是对学生自然状况的了解,更主要的是有机会表现平易近人,没有“老师”的架子,这样学生就喜欢接近老师。曾有一位学生,甚至在阅读自学课上与我聊天。该生说没关系,回家后我会把这节课的内容都看会的。他果然没有食言,政治学科的成绩越来越好。会考时得了A级。该生是理科考生,后来考上了西南师大。我觉得师生之间这样相互理解又相互支持,肯定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都是我于无形之中实施感召法的具体的各种情形。我以为:有形的方法是方法,无形的方法也是方法;虽然不是主要方法,但却是很必要的辅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