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巨野第一中学褚聚银
本人结合教学从“暗示性提问”、“悬念型提问”、“发散型提问”、“猜想型提问”、“交流型提问”五大类型课堂提问方式来阐述课堂提问艺术。
一、暗示性提问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善于联想,更是一种极为可贵的思维品质。从不同的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同一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尽量和已学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悬念型提问人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课堂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后,先不作答复,而是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七年级下册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时,让学生准备三根任意长的木棍,上课前让学生将三根木棍首尾顺次连接成一个三角形。结果出现两种情况,大部分同学能构成。而一部分同学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形成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研新知识的欲望。
三、发散型提问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发散性思维属于创造思维。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如: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研究反比例函数与直线交点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我们对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求法来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猜想型提问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数学发展史上著名的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等都是著名的数学猜想,正因为有了这些猜想的提出,才使得后来的学者努力探索,这些猜想对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如在讲授射影定理时,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应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在猜想判断中掌握知识,在猜想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语言、声音、动作都可以对人们构成某种暗示,进而转化为人的一定的行为,或产生某种效应。学生在猜想探索过程中,往往会在正确答案面前徘徊,这时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适当的暗示、点拨,会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交流型提问如在某一重要环节或一堂课结束之前,教师可向学生提一些有利于归纳总结的问题。如“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补充说明。当学生接受知识达到一定的量时,教师应为检查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而提问。这是检查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方案,弥补得失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判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种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
课堂提问的具体形式与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对数学课堂进行艺术提问,谈几点浅见:
一、设计的问题要新奇所谓“新奇”,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
二、设计的问题要有综合性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没有容量,一个问题只需一二个学生回答就能解决,那么,想必教师还要多问,造成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情形,这样,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但会占据学生大量说的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有容量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围绕教师的提问,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聘,多角度地思考.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界.
四、要因人施问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五、连锁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学生既细致地了解了问题的构成,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寻根究底的良好学风。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