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初探

李伟群

李伟群(小榄镇中山菊城小学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算。它是计算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

【关键词】估算兴趣;估算习惯;估算能力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算。它是计算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

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对数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方向之一,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纳入数学课程标准,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开设了估算课程。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此外,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随着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估算认识的深刻,估算也正以其独具魅力的教育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展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训练思维和发展智力的需要。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名普通公民,同时又身兼数学教师这样双重身份的我,在体验着估算在个人生活领域中的价值的同时,又深陷在如何让我的学生也能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从而增强估算能力的思考之中。

虽然估算在社会不同领域的生活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人们认同,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养成估算的习惯,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也就成了我关注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经过自己对多种版本教材的精心研读,我理清了“估算”这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从数的认识到数的大小比较,到加法、减法,再到乘法、除法;也较为清晰地把握了各种教材的编写意图。另外,通过对估算这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学习以及开展的专题教学实践,使我对估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也使我对估算教学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来谈一谈自己对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几点做法:

1.亲身体验,强化估算意识,不断提高估算兴趣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下宜于估计而不必做准确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在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由此可见估算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估算能力的形成。如何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提高估算兴趣这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可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体验到估算的奥妙。如有一个体育小组在学投篮时,五个人分别投中的球数为36、19、24、48、38,想这五个同学中平均投中的个数是()①40,②33,③23。

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运用一组数中平均数的特征,即它一定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而接近中间的数。从而估算出这个平均数一定大于19,小于48,而接近两个数的中间数,在三个答案中(2)是最符合条件的。所以正确答案是33。这种巧妙的估算过程,就会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

2.教学中注意挥估算作用,形成估算习惯

估算作为《数学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要加强的领域,作为一种计算方法,作为学生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要用上估计数量、进行估算的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倡导学生无论是在解决问题时,还是在计算时,随时都要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估算,以确定解决问题的大致范围,估算计算的结果。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就要在每一节课中适时地运用估算,只有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才会得以形成。如当学生在练习时,出现小名身高是2米40厘米,四年级一班人数为48.5人等等时,作为教师就应把握这个机会,及时引导学生去估计和判断,以发现问题是否合理。又如通过阅读速度的估计,到一本书字数的估计,再到读完一本书时间的估计。这些系列的估算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不仅仅限于估算过程,结果,方法的应用上,更在于学生对估算必要性的体验上,并由此引发学生对估算价值的真正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形成良好持久的估算习惯。此外还可对学校学生每天消费量进行估算,也可对自己成长的费用进行估算,还可对学校产生垃圾,使用卫生筷,使用水电情况进行估算……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对估算的兴趣渐渐的浓郁起来,估算习惯的形成也可在活动中得以不断的完善,估算方法也会日渐成熟。而对他们观察、分析、感受生活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注意总结方法,形成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形成了一定的估算习惯的基础时,作为教师还要使学生掌握并总结出估算方法,形成估算策略,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时,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基本的估算方法就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将一些数据运用“四舍五入”的基本方法估计成比较接近的整十、百或几百几十,再进行计算的方法,还有的估算方法就是运用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估计的方法。

二要提倡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由于估算的结果是近似值,就要允许有误差。这就为体现不同的估算方法,锻炼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空间,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只要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能迅速口算,估出答案,均应予以肯定。如:两位乘两位数估算:28×32≈()学生出现了三种估算方法:

方法1:28≈3232≈3032×30=900,

方法2:28≈3030×32=960,

方法3:32≈3028×30=840,

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合理性,因此都应予以鼓励,并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的思考。如在提倡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估算方法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估算方法。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后,还要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从而使估算的结果更具合理性与现实性。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门票和车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问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列式为104×49。估算方法一:49≈50104≈10050×100=5000,估算方法二:49≈50104≈10050×110=5500。解决后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谁估的更好些,为什么?通过比较后学生认为第二种方法好,并分析总结出了这种购票或购物的问题时,不能就是想用“四舍五入”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而要考虑实际情况,即“少钱不卖,多钱可剩”的估计原则,并且学生从中进一步的明确了解决现实问题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真正意义。除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如取整法,平均法,对比法,抽样法等。

估算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既需要教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有效科学的培养。通过近一段时间的研究,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一要激发兴趣,二要养成习惯,三要形成方法,只要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