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宁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滨海镇实验学校251700
当今化学教师的角色趋于多元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对教师的新课程教材处理能力、信息研究能力、技术的运用能力和组织调控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化学这门自然学科来说,新的教学目的不再是培养只会背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能解答化学试题的应试型的人,而是要培养具有一定化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一名一线化学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些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和各位分享。
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还不足,实验观察能力不够强,因此我们一方面可通过演示实验,教给他们观察的目的、重点和方法,引导他们通过看、闻、触等感觉器官来获得实验信息;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所感知的直观感性材料,对遗漏的或表达不清楚的实验现象,通过再复述,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从而逐渐形成自觉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例如,演示“镁带的燃烧”实验时,先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是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启发他们观察的重点是镁带燃烧前后物质的色态变化。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指导,则大部分学生会主次不分或观察不全面、不细致,只看到“白色眩目的光辉”,而忽略“随着燃烧向上升起的一缕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和产生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
三、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将验证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性实验,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感知的直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结论,也有利于启发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化学知识的理解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避免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只能机械地记忆或简单地重复。例如,在讲CO2的化学性质时,可运用以下3个实验进行对比:1.在醋酸溶液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2.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溶液也变红;3.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通入CO2,石蕊不变色。那2中变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写出了反应方程式:CO2+H2O=H2CO3。
四、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全部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它,防止淹没在题海中。
教学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从化学原理及概念入手来讲授,可以从化学的实际应用或者化学的发展史或是化学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至化学原理及概念,以至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化学新知识时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只有针对不同的概念和知识,将化学的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会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也只有把“由旧知识发展成新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得“会学”,从而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化学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不时地将化学家的远大理想、爱国事迹、顽强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可以利用学校有利条件,结合所教的化学内容,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学生去水泥厂、化肥厂、环保站等参观、实习。如结合硅酸盐工业的教学,讲解水泥生产原理时,组织学生参观县水泥厂的厂房、生产设备、化验室及“三废”处理等;请技术员、化验员讲解水泥生产的原料、原理、工艺流程及水泥质量的分析原理和方法。结合化肥生产工艺流程的教学,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去县化肥厂实习,学生通过实习基本上熟悉了碳酸氨生产工艺流程,并初步掌握碳酸氨生产各工段中化验室的测试操作技能。通过参观、实习,深入生产实际,不仅书本知识得到了巩固、延伸和升华,而且使学生在思想上贴近了社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