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过三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阅读教学应“过三关”

高淑萍柴官林

高淑萍山东寿光市化龙镇实验小学262719;柴官林山东寿光市化龙镇丰城初中262719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抓阅读教学应让学生“过三关”:速读关、提炼关、鉴赏关。近年来的中高考语文阅读命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更注重对语言运用的考查。比如在记叙文中,让学生赏析某个比较优美的句子;在说明文中,让学生说说某个词语的准确性等。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过关速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分析在中高考语文试题中又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抓好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抓阅读教学应让学生“过三关”。

第一关是速读关。近年来的语文试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试题量大,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很难完成全卷;与之特别不匹配的就是学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阅读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跨过速读关。

要跨过速读关,首先就要克服“指读”。很多学生喜欢“指读”,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在低年级时,指读能够集中孩子注意力,培养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可说是帮助他们识字的有效手段,但当孩子进入中、高年级以后,指读便成为了学生朗读速度提高的枷锁。要跨越这个关口,我认为应做到“两动”“三不动”。“两动”是指阅读时要动眼、动脑,眼要走到脑的前面;“三不动”是指口不动、喉不动、指不动,即绝对不能出声、不能指读。

要跨过速读关,其次是要掌握一点儿速读的技巧。我们平常的阅读一般要经过视觉、语言、听觉、大脑等四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中间两个环节用时最长,可对阅读记忆来说却可有可无。因此,要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减少中间环节是最为可行的办法。速读,实际上就是由眼到脑的阅读,它甩开语言和听觉环节,直接将眼睛看到的文字反映到大脑中。有关资料显示,熟练掌握速读技巧的人阅读速读可以提高十倍,甚至几十倍。既然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速读呢?一是绝对不能出声,也就是前面讲的“三不动”。因为一旦出声,阅读就又回到了原来的四步轨道上。二是绝对不能回读,就是不能回过头去重读已看过的内容,以免浪费时间。三是减少目光在每一行的停留时间。四是不要过分纠缠于对具体字词的理解,只求获取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即可。五是要坚持训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在速读过程中,还要学会迅速判断文章的体裁,为第二关做好准备。

第二关是提炼关。在第一关确定文体的基础上,能够迅速提炼文章的信息点(一般是指各种文体的要素)。

提炼文章信息的方法很多,如依据标题提炼、依据线索提炼等,但在教学实践中,最简单实用的还要算依据要素提炼信息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素,因而所提炼的信息点也就不同。假如是一篇记叙文,我们就要通过速读,一眼发现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一篇说明文,就要迅速找出说明对象、事物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要素。为了能让学生轻松过关,教师应提前对学生进行文体的指导,教给学生辨别文体的方法,告诉学生不同文体的要素有哪些,然后,精选部分简短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集中训练。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可以推荐让学生练习“跳读法”。这种方法不讲究逐行逐页地阅读,而是跳跃式前行,只选取那些对我们有用的或是我们想要了解的部分(即前面说的各种文体的要素)来读,其他内容则一跳而过。比如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再详细点就看每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如此,一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我们就掌握起来了。

提炼文章的信息点能够让我们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应答自如。

第三关是鉴赏关。近年来的中高考语文阅读命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更注重对语言运用的考查。比如在记叙文中,让学生赏析某个比较优美的句子;在说明文中,让学生说说某个词语的准确性等。

对这类的试题,除了要结合文本进行赏析外,更要抓住它们的共性,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小技巧、小窍门。像记叙文中的语句赏析,重点要抓住修辞方法的运用、人物情感或性格的表达等,如果这个句子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那么我们就要分析出这种修辞在该句中的表达效果。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有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在赏析时,我们首先明确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而拟人的主要表达效果就是生动形象,再具体到文中,作者主要是表现小草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就可表述为“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若修辞方法不明显,就一定要把句子同当时背景下的人物情感、性格、中心等结合起来分析,切忌脱离文本的语言环境,孤立地去解释句子的意思;另外,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赏析,也是常用的方法。如孙犁《芦花荡》中有这么一句话:“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如果仅从修辞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赏析就很难成功,要是联系当时抗战背景,联系白洋淀人民的艰难处境,并抓住“钻”字做文章,我们就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答案:这句话以苇子衬托人物,一个“钻”字写出了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状态,体现了他们不屈的意志。

还有些句子在修辞、内容、情感等方面的表达效果都不突出,那就要考虑其在结构形式等方面的作用了。我们只要通过分析该句在全文中的位置,就很容易能判断出其结构作用:在开头的一般有总领下文的作用;中间的要么承上启下,要么前后呼应;结尾的就是总结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