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市第一小学454550
近年来,沁阳市第一小学以“沁教云人人通”平台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一线的应用为首选,创建并完善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网络空间人人通——以培训推动建设,以应用促深化
为了让教师接受网络学习空间,学校以“通识培训、技术培训、自学提升”为主要模式,建立途径多、形式活的培训方式,引领教师接受空间、会用空间、参与空间、爱上空间。通过培训,全体教师认识到网络学习空间是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发展方向,能够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学校共建立126个教师空间、3120个学生空间。全校教师、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沁教云人人通”的账号注册、上传资源、分类整理、空间美化等基本技能。
二、教师空间人人通——教师成长空间,促教师共同提高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是数字化教师工作室,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专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1.利用“沁教云人人通”,建设教师的备课中心。现在利用“沁教云”解决了纸质教案不便的问题,从而使平台成为教师的备课中心。教师可以把教案上传到“沁教云”教学设计栏目下,也可以把别人的教案拿过来,加上自己的想法、创新,放在空间里,以备上课使用。教师还可以在日志栏目发表教学体会、感言、反思、随笔等。学校通过空间检查教案,减轻了学校和教师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利用“沁教云人人通”,建设教师的资源中心。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师备好课的基础。“沁教云”的资源根目录下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习题、试卷、资料等栏目。教师根据学科教学需要,自制、收集教学资源,上传到个人空间。按学科、年级、学期进行整理,形成与当前课程相适应的个人课程资源。学校平台进行整合,进行资源共享,使资源建设成为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3.利用“沁教云人人通”,积极开展网络教研。网络学习空间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使得教研活动可以突破时空、人员数量的限制,能够有效地推进教研工作。学校要求教师利用“沁教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度、时间、地点,进行自主教研学习。教研组定期发布教研主题,学科所有教师参与跟帖讨论,在自己的空间展示实践经验、创新成果、体会等,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拓展了教师合作教研的空间与时间,丰富了教学研究的内容,转变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方式与行为,提高了教研活动时效性。
4.利用“沁教云人人通”,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网络学习人人通平台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与学习方式的限制。学校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拓展阅读等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服务和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三、学生空间人人通——学生成长空间,促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网络空间进行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我们引导学生在参与“沁教云”建设中开阔视野、培养能力。
1.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的成长中心。学校要求学生在空间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也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和同学分享,学与学互动。教师定期浏览学生空间,批注,留言,评论,师生互动。
2.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的作业中心。利用“沁教云”给学生们发作业、发通知,方便快捷。教师把章节复习题一类的习题或假期作业放到教师空间里,学生回到家中做。学生也可以点播相应教师空间的微课、课堂实录,查看课件、资料等,做到课堂课程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3.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个人特色展示中心。学校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爱好等设置个性子栏目,上传照片、音乐、课件、绘图等个人资料,使空间成为自己的展示中心。
4.把学生空间建设成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中心。学生可以在个人空间发布讨论话题,同时邀请同学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感情。学生在“沁教云”中,可以浏览本班任课老师的课件资料,也可以浏览其他学生或老师的空间,查找有用的学习资料,互学互促,空间自主学习。
四、网络空间人人通——家校沟通平台,促家校紧密合作
网络学习空间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空间,还是连接课堂、校园、家庭和社区的重要载体。“沁教云”全面支持家校互通,为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和孩子学习提供了一个联系平台。老师们利用“沁教云”将优质资源和学生们、家长们共享。利用“沁教云”的相册板块将学生们在学校成长的点滴瞬间、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记录下来。家长通过空间,可以在校外任何时间、地点及时地了解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时地掌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通过人人通平台,家长还能和任课教师进行在线交流,使家校合作、家校互联得到了实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普及与深化,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实现了跨校际、跨城乡、跨区域的网上教研,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