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之探究

李凡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650302

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中《宝玉挨打》是其重要情节,本文主要对《宝玉挨打》这一章节的情节设计作一探讨,以此探究《红楼梦》情节设计的高超之处。

关键词:《红楼梦》《宝玉挨打》情节设计

一、情节设计的高度浓缩

《红楼梦》小说创作将百年望族的盛衰荣枯和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浓缩在十分集中的时间和空间之内,使得它在情节的叙事结构上广泛地采用场景,以增加小说共时性的戏剧性效果;而在叙述层面形成了重剪裁、巧构思、文笔精细曲折、情节描写跌宕多姿的叙述模式。

《红楼梦》的情节故事非常集中紧凑。从表现时间来看,自林黛玉进贾府始,至贾宝玉出家止,总的时间跨度也不过就那么10年。从表现空间来看,《红楼梦》展示的人物活动几乎从来就没有超越贾府这个基本舞台。正是由于追求情节的高度浓缩,因此作者在时间叙事中强化了空间的场景描写,以补充时间模糊的不足。以场景独有的画面感和空间意识激发读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叙述层面就体现为小说重剪裁、巧构思的叙述模式。《宝玉挨打》情节结构艺术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它精心的情节铺设和巧妙的情节组接上:宝玉挨打之前,本来就因为与黛玉口角而不快,又要在大热天出来应酬贾雨村这样的人,再加上金钏的暴死和王夫人的数落,已有十二分的窝囊和伤感,不料一头撞在素日最惧的贾政身上,又“倒抽了一口气”,紧接着就是忠顺王府索人,贾环告状,宝玉找不见焙茗送信,偶然遇到个老婆子偏又耳聋,不如人意的事轮番而至,结果凑成了这顿饱打。作品围绕“宝玉挨打”这一重大事件,把促成矛盾冲突的各种因素急剧集中到一个舞台上,快速推进,情节设计高度浓缩。

二、情节设计的波澜之妙

吴功正论情节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三个特点。首先我们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1.宝玉陪贾雨村,“半天才出来”,“全无慷慨挥洒谈吐”,使贾政责怪之。2.宝玉因悲金钏儿之死,“不似往日”,又与贾政撞个满怀,他的惶悚让贾政“倒生了三分气”。3.忠顺王府索人,状告宝玉引逗琪官,使贾政认为宝玉“不读书”还“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气恼不堪。4.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金钏儿含羞“赌气投井”,贾政发怒,这是宝玉挨打的直接发因。而当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作者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挨打事件推向了高潮。正所谓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此时“惊涛拍岸”,挨打已成必然。接下来在宝玉挨打这一特定场景中,各种人等纷纷登场,各种矛盾冲突在此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而当冲突过后,作品并非戛然而止,近看宝黛探视,往后看,直接与宝玉赠帕、黛玉题诗、袭人劝说王夫人等事件相勾连,又呼应着整部作品的悲剧结局,仿佛余波涟漪,久久不平。

三、情节设计的对比艺术

《红楼梦》情节设计的对比艺术,是指在情节描写或人物塑造等方面,前面已有某种情节或描写,而后文又有类似的情节或描写,两者似有重复之嫌,却并不雷同,且后文较前文又能另出新意,别开生面,前后对照,愈令人觉得各自生色不少。比如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元春归省并“游幸”大观园后,命姊妹们“各题一匾一诗”,又命宝玉将潇湘馆等四处“各赋五言律一首”,“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宝钗做完后看见宝玉所做诗中有“绿玉”二字,便提醒宝玉元妃不喜绿玉,让他再想一个字改了。接着,黛玉也走至宝玉身边,问他可都有了,宝玉说才有了三首,于是黛玉便让他先抄录那三首,并说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这里,宝钗、黛玉二人都对宝玉十分关注,并都在暗中帮助宝玉,但二人的心理及其表现却并不相同。宝钗是以提醒的方式,其侧重点在于让宝玉注重人情事理;而黛玉却只想着让宝玉如何去完成眼前的任务,只想着自己如何替宝玉去分忧解难,并不在意宝玉的诗写得如何。可见,同样是对宝玉的关心,她二人的侧重点不同。类似的情节在《宝玉挨打》中同样出现。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类似的情节设计,两两相对,互相映照,文学大师高超的技艺不得不令后人叹服。

参考文献

[1]吴功正《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2]高淮生李春强二十年来曹雪芹艺术创作研究述评.《红楼梦学刊》,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