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凤(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辽宁朝阳122400)
摘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素养,首先要在学习和熟练掌握大量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然后通过带领学生做一些小玩具和小魔术,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科学素养训练,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素养自然科学小玩具和小魔术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各类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培养师资力量,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她们将来工作所面对的都是幼儿,她们是准幼儿教师。作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她们今后能否有效地履行幼儿科学教育的职业素养,实现科学教育目的;决定着他们能否有效地实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初步的科学探索能力。
我下面就结合自己近年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谈一谈我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与训练的几点做法: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情现状分析
1.学情现状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中,除极个别人有本专业爱好外,这些爱好也只是停留在唱歌、跳舞、弹琴和画画,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在初中不能够很好地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导致被普通高中拒之门外,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都是女生,她们毕业后有的直接就业参加工作,有的升入高职院校进行深造,她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对幼儿、社会、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
2.学习状况
以上学生虽然来到了中职学校,但其科学素质基础普遍薄弱。因为在初中阶段,她们刚刚接触到自然科学。有的学生在九年级前分流,没有经过中考就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其科学知识的缺陷可想而知。虽然她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一点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课程,但这些课程均是各自范围内一些独立、具体的概念,对于天文学、宇宙学方面的常识,他们根本没有进行系统地学习。至于一些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前沿知识,初中阶段更是涉及不多。因此,中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很少实践探究式学习。
二、科学素养的培养与训练
1.基本素养培养
学前专业的学生都是女生,上课时比较安静,不爱发言,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创新的能力相对薄弱。根据以上实际情况,教师在自然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她们基本素养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造性地做好实验。实验能激活学生对自然科学探究的欲望,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灵魂。很多自然现象,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自然科学的内在美,也是解决班额过大、实验器材缺乏的重要渠道与方法。比如讲到扩散现象时,往装有自来水的矿泉水瓶子里滴两滴墨汁,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就能得出结论,墨汁分散到水中了;紧接着又有了扩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这可以通过往两个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矿泉水瓶子里滴加墨汁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扩散现象不仅在液体中有,在气体、固体中也能发生。此时,窗外飘过来了炸鸡架阵阵香味,教师顺势引导:扩散现象在气体中也会发生。通过一系列顺手拈来的实例,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探究扩散的实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可以用布朗运动来说明,这时学生恍然大悟。
2.科学素养训练
教育无小事,虽有规律可循,但没有一模一样的情境。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无外乎观察法、实验法、究(归)因法、经验总结法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基础差,底子薄,提高她们的科学素养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要使她们的科学素养从无到有、从有到能、从能到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和熟练掌握大量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一些小玩具和小魔术,然后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进行有创造性的科学素养训练,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实施物理、化学、天文和生物学教学,突出自然科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支撑。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论教学是实施科学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科学的态度、价值和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其中科学的精神包括探索求真、理性思考、严谨实证和怀疑反思。教师可以建立以“物理、化学、天文、生物”为基础的理论课程结构,渗透科学素养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修为和表现力;可以通过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确保学生的科学能力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进行制作小玩具和变小魔术,形成技能教学体系;以研究性、探究性课程提升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观察、体验、概括等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创新训练,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科学素养训练的目的。
①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理论讲解,用探究的方法学习概念、定律和定理,分析逻辑结构,理解逻辑关系,形成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在理论教学进程中,激励同学们做一些简单的适合幼儿的小玩具,比如小猫天平、储钱罐、变色陀螺和会跳动的小猴子等,通过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开发她们的大脑,培养她们的科学素养。
②学习天文和化学,可以通过先熟悉著名的化学家、天文学家的科学贡献,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入生活。比如:关于2011年12月10日的月全食,2012年6月4日的月偏食,还有2011年6月2日偏食和日2012年5月21日的日环食,教师先要关注新闻,做到信息灵通,然后指导学生科学地观看、拍照,根据客观实际的分析,科学地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调动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积极性。再如解释“铁咬金”概念,可以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亲自做,使他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以“制作小玩具、变小魔术”等实践课程教学架起科学殿堂的桥梁。
玩具是幼儿的最爱,魔术更使他们着迷,在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教学的进程,每学期可定时地开展小玩具制作和变小魔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引导学习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小玩具和变魔术来增加她们对幼儿的亲和力,可以制作一些杠杆、曲轴、电磁玩具等,可以做魔壶、空瓶灭火、火烧四害、西瓜灯和人造雪小魔术等,既有趣,又好玩,还能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
(3)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巩固和检验学生的科学素养。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获得发展的基本途径。现代幼儿教育往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活动能给幼儿充分的动手动脑和自主表现的机会,也是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教学中我发动学生进行了“一起来玩水、茶水变墨水、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它能拐弯吗”等幼儿活动设计,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尽量用幼儿的语言来完成。
三、科学素养培养与训练保障措施
科学素养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保证科学素养训练能顺利地进行和完成,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本着安全性、科学性、趣味性、适宜性、参与性、融合性和材料选择与环境创设合理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培养。
保障的具体措施是:采取阶段性考核的方法,即设计科学素养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和测试。对于考核结果,教师要进行一个人一个人的综合比对,发现进步及时鼓励,激励并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实施科学素养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教育这一领域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增强她们运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意识,通过这一训练使学生能将学过的自然科学知识设计为幼儿可接受的活动内容,能设计一般的活动方案,达到国家教育部2001年9月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教育内容与要求”的“科学”领域部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