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丽1李改非2
(1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门诊部473000;2河南南阳医学专科学校中医妇科教研室4730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367-02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学习心得六经辨证八法治疗
《伤寒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伟大经典著作。此书不但继承了古代医学遗产的精华,而且把医学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整理提高,同时把理论联系实践高度概括,使祖国的医学理论达到完美的地步。他创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辨证施治”的方法,树立了祖国医学的思想体系,使后代学者得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准则。然而在科学史上从来就没有终极的真理,再好的理论或学说,也要经受实践和时间的考验,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伤寒论》之所以被后人尊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之所以被后人尊为“医圣”,在于他发现了客观存在的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难怪唐宋以来,竞相研究者不计其数,至今仍在激发着我们现代人的研究热情。研究的目的是要进一步解决张仲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能更多地济世活人,不失仲景著述的苦心孤诣。
1关于辨证施治和整体观方面
1.1仲景“勤求古训”,但决不墨守成规。他创立的“六经辨证”虽源于《内经素问·热论》,但较《内经》论述有更多的发展。他在《内经》理论指导下,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张仲景这一首创的经典著作,把一切症候群分为六经来叙述,他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为八纲,来区别各种疾病演变过程,定为“辨证施治”之法则,贯彻于全书,以现症为凭,随症施治,疾病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太阳病阶段,邪入尚浅,病人正气足,拒邪在表,用汗法使邪从表解。三阴症属正虚,治疗唯有用温之治法,以扶正而回阳,增加抵抗力。
又如同一烦躁,要分太阳病无汗烦躁,如在表用大青龙汤。阳明病腹满身重之烦躁,为里热,用白虎汤。三阴病有吐利厥之烦躁,为里寒,用四逆汤。
以上数条,可以清楚的看出除了烦躁外,还应注意结合一系列的症候群来辨明表里、虚实,然后选用方剂,进行适当治疗。用这种方法,在辨证时,不至于在疾病千变万化的临床上懵然不知所措。
1.2《伤寒论》古称《伤寒杂病论》。它包括《金匮要略》在内的理论体系,是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而出发的,认为身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脏器的疾病可影响其他脏器,而且人体与外界环境及气候、季节均有着密切关联,主张发病原因有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而且重视内外因的相互关系,把发病原因和疾病分类说得很全面、很完整,是具有统一性的学说。在治疗方面,《伤寒论》是以人的整体着眼,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结合机体全身情况加以分析。辨明表、里、虚、实、寒、热,针对疾病原因进行治疗。所以不是局部的对症、治标之法,而是治本之法。
2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面
2.1《伤寒论》一书是把汉代以前的治疗方法加以归纳为“汗、吐、下、温、清、和、消、补”八法,订出113方,为后世学者开辟了治疗法门。在此之前的古典医书中或有方无法或有法无方。
张仲景总结了各家经验,使后世学者获得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伤寒论》中有397法、113方。而药只有82味。方药虽尚显不多,但其法完备,灵活运用,参照古方加减变化,以应无穷。我深深体会到古人是随症立方,并非立方以待病。
2.2《伤寒论》一书,治疗疾病时是以“存津液以保胃气”这一原则。若服桂枝汤“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承气汤有“得利、则止后服”。此外如“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汗家、淋家、疮家、亡血家,不可发汗”等,都是嘱咐我们要保存津液,过汗亡阳,大下伤阴而致正气虚损了。
2.3《伤寒论》的治疗方法,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其作用明显,疗效确实,有攻有补,有清有温,每方均有一定的目的。用之对症,有起死回生、救危于顷之效。这一点在历代名医的临床记录中,结合现代均可以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
如白虎汤治脑炎,十枣汤治胸水,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等,这都说明古方是千真万确的有效验证,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去探讨研究和发掘。
3方剂组成及药物配伍方面
3.1《伤寒论》之方剂组成严密,药味一般较少。但君、臣、佐、使,有严格的法度,有部分方中药味完全相同,只有药量的加减不同。君药改变了,作用也不同了。
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二者药味全同,只是君药不同,药量略有差异,而作用迥异。一为泄实,一为行气。徐灵胎称誉古方:其察病情,情至真至确;审其药性,至精至当,是给古方恰当的评价。
另外,方中仅一味药之加减,其作用亦完全改变了。如桂枝汤本为发汗解肌,若加一味附子,则治因大汗不止而恶风,反有止汗作用。由此可见,张仲景立方之法度说明了方剂组成之妙。
3.2《伤寒论》一书,对药物配伍有特大发明。如麻黄一味,本为发汗,配石膏则不发汗而有利水、定喘、解肌之功。附子炮用只能壮阳,故附子与它药配者必炮。可见仲景对药物运用之灵活性。
3.3《伤寒论》一书,关于药物的煎法有独到之处。煎法方面,如麻黄汤要先煎麻黄,是先煎主药之忌;小柴胡汤去渣再煎,取其和解,防止药物有偏胜之忌;大承气汤要后下大黄,以免大黄失去效能。如小承气汤是将大黄、枳实、厚朴三味同煎,取缓下之忌。发汗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以免药蒸发破坏;补益之品及金石之药宜多煎,使这些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张仲景不愧为伟大的医学家,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研究,身体力行,总结了当时整个时代的医疗经验,其著述《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集古代中医学之大成,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伟大之处,在于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勇敢精神;在医德方面,更有高尚的情操,他曾愤慨地斥责“当今居世之士……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我们研究仲景学说,同时也要学习他的医德,不但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也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