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教学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论新教学模式探索

魏晓妮

魏晓妮

(新疆库车县塔北双语幼儿园,新疆库车842000)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东陈至立同志也指出:“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不少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师包办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师生之间缺少互动,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素质能力低下,学习学科的兴趣不高等,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此,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恰当,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教学模式也应当为他们升天及各种精神功能的发育成长提供条件,为后续的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发展;教育观念;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2

一、教学模式的背景及目的

学生是智力发展迅速的时间,也是人的一生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对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新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新教学模式

对于如何推进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近年来许多的教育专家、教师都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立体教学。

立体教学正是一项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实验,是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互相质疑,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探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立体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适合开展探索和研究。

(二)新教学模式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素:

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既要综合规划教学整体任务,对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更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准备。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有高度的前瞻性与应变性,使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有机结合。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有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课四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推广和使用。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教师必将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

5.评价: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改变了课堂评价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三、新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有的是直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也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而后形成的,所以教学模式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每个教师无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总是在某种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中教和学这两个主体的关系上,由于不同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学模式就不相同。

(一)按师生活动的关系水平将教学模式分为三大类别:

1.以教师为主的模式。

这种模式处于最低一级的水平。在这种模式,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反馈的硬化结构,它的表现形态就是记忆水平的教学。它单纯要求学生识记、再现教材,而不要求去理论和思考。学生对教师只是简单地模仿,他们完全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这种水平的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本身能动性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表现为“投注式”或“填鸭式”。它在教学实践中,至今还有相当广泛的表现。这种模式是要改革的对象。

2.以学生为主的模式。

这种模式处于第二级的水平。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反馈的软化结构。它的表现形态是理论水平的教学。当教师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后,由于着眼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因此这时一方面教师虽然仍对学生直接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配合教师的目的,有计划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强调要依靠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来共同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前一种水平是提高了,但它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3.综合型模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思想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处于较高的水平。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能动性反馈结构。它的表现形态是一种思考水平的教学,即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因此教师只是从旁略加指点和引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去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学习。第三种模式目前在学校教学中也已出现,但还不够普遍,它正是我们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其他分类方法。

除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还有一些分类开法。

例如从时代水平不来分类教学模式,可分出旧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模式。如果从教学模式形成或创立的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可以分出归纳教学模式和演绎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模式指从教学经验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教学模式,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的思维过程是归纳,因为它们是从丰富的教学经验中归纳出来的。演绎教学模式指以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的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证实其有效,它的起点是科学理论假设,形成的思维过程是演绎,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为修正教学模式及学校的“教师—学生”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等就属于演绎型教学模式。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一)完成教学目标与设问、提问间的矛盾。

新教材按模块、按专题编写的方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模式”,这也使得教材中每课的教学内容增多,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出现讲课“虎头蛇尾”、甚至“拖堂”现象。这个矛盾在笔者所教的普通班中普遍存在,迄需解决。

(二)设问的科学性、严谨性与生动性之间的矛盾。

课堂设问必须遵循科学性、严谨性的原则是众所周知的,而设问的生动性往往又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然而,笔者感到二者之间往往难以协调、顾此失彼。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历史事件一般都会涉及到其背景、经过、影响(意义),可学生普遍觉得这些要素很枯燥,没有多大动力去回答,可作为授课内容,这些又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很多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所谓“野史”(民间传说之类的)较为感兴趣,经常会提问,这些问题明显是缺乏科学性的,可学生偏偏又有兴趣,难以处理。

(三)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正如之前所述,模块学习不单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从教师层面而言,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教师必须转变旧观念,适应新角色,必须调整教学行为,实现角色的转变,必须认识到教师是课堂的促进者,引导者,也是专业知识的解答者。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工作强度、时间等条件的制约,教师希望更新专业知识、丰富和发展教育理念的想法难以实现,故在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设问不严谨、问题之间逻辑性不强或是出现各种无效问题等状况,需要不断改善。

五、总结和展望

在课改的喧闹中,在不断完善问题教学模式的今天,仍有许多地方让人迷惑和忧虑。

要警惕流于形式的问题情景设置。有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设置一些简洁明了的问题,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人物,片面追求情景设置,凡事“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假如你在那个年代——”,反而浪费时间,干扰正常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的研究者,这一切,都可以借助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而得以实现,问题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对于全面落实历史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安文铸.《走进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安文铸教育论著精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卢秀安等.《现代心理学纲要》[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7.

[4]麻洪友.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对历史新课改的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2005,(7).

[5]郭湖海.历史教学导问论[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6):36-37.

[6]李方主编.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何澄.对学生进行灵脑术训练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2)

[8]陈龙安.创新性思维与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9]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出版社,2003.

[10]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